一、一些资料
1、唯识学
唯识学的确立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公元三、四世纪起,大乘唯识学开始在印度形成、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到了六至七世纪唯识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唯识学在南北朝时期传到我国,到了唐朝发展到高峰,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地论时期、摄论时期、识论时期。
一是地论时代。此时是唯识学在中国的初传时期。
二是摄论时代。此时的唯识学是以《摄大乘论》为核心。
三是识论时代。由于对当时地论学和摄论学的唯识理论存在种种困惑、疑问,玄奘大师历尽艰辛去印度求法,其理论特质在于严密的思辨与条理,并有不少创新之说。识论时代的唯识思想,其实就是玄奘系的唯识思想,是以《成唯识论》为根本。这是唯识学在中国发展的高峰和辉煌时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佛学宗派--“唯识宗”(也叫“法相宗”或“法相唯识宗”)正式成立,并得到了迅速发展。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自从唐末以后,唯识学在中国就逐渐衰落了。唯识学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宗派,在沉寂了千年之后,到了清末与民国时期又经历了一段兴盛时期,从而掀起了一个研究唯识学的高潮。唯识学说是在不断发展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
唯识学的思想理论,在整个佛法的体系中,可以说是最具有思辩性和严密性的一门学说。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唯识学必将焕发出新的、强大的生命力。
2、唯识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创始人为唐代玄奘法师与窥基大师,中国佛教十三宗之一。该宗从分析法相入手,以表达“唯识真性”。唯识宗主“万法唯识”,宇宙间的一切均为“识”所变现。在原始佛教那里,“识”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身识构成。唯识学增设了“末那识”“阿赖耶识”,展开为“八识”。阿赖耶识被看做为根本识,前七识均依第八识阿赖耶识才得以转起。
唯识学借建立第八识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来源、特性与变化规则的这种缘起论,称之为“阿赖耶缘起”。“唯识”之意义为:一切万法皆是识的变现,皆是依识的‘自证分’(本体)所变现的‘见分’及‘相分’,此外并无他物,故说“唯有识”。从“唯识”二字看:一切万法,唯识无境,以一切外境皆是诸识所变现的‘相分’,故诸尘境界、山河大地、有情无情,皆是此识所变现者,并无实体。“唯识说”是法相唯识宗理论的核心基础,意思是万法皆唯识所现,识外无真实之境。
《华严经》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法是指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的物质现象以及精神现象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一切法就是大千世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楞严经》也讲:“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所以身不是我,世上一切的一切,都是幻象,没有实体,全是影尘。
普朗克的量子力学让我们进入微观世界。量子理论说:物质的基础是意念。物质是由意念所变现,同样地,意念可以改变物质和环境。
也许宇宙的奥秘不在于宏观世界、物质世界,而是隐藏于微观世界、非物质世界。
为什么要写一些唯识学知识,因为唯识是以认识、意识为核心,识代表着认知和意识,意识是以人为主体,认识和意识是人与外界沟通的方法,唯识学一是唯心学与哲学及科学的统一,有非常大的参考意义。二是人的认识和意识是不断提升升华的,目前科学方面的认知还有许多缺陷,需要客观地进行评价。从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求法开始,佛学的唯识学更接近于哲学。从量子力学的发展现实来看,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接近神学。用唯识学指导科学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三是掌握唯识学,发展唯识学,结合科学智慧,用认知和意识开创自然理论,编写物质程序,创新自然法则,掌握天地万物,必将推进科学的大发展。
同时,要客观对待科学的认识局限性,对新的认识有容纳其自由发挥的肚量,让新的认识论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尊重认识,客观对待认识,在人目前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认识。
二、对世界的认识
1、物质由“能”构成,基础为能
一是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及核反应实践等理论,已经将物质和能量联系起来,明确了物质蕴含的巨大能量。二是能量守恒定律。所有的物质,都是在通过能量,不断相互转化。能量转化以及热胀冷缩等现象,生活中司空见惯。三是构成物质的基础——夸克(物理学上认为构成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的基本粒子,不能再分),是没有明确结构的,也不能单独存在。2018年,物理学家们通过将粒子击碎,创造出了夸克原始汤珠,是宇宙中最小的流体液滴,并很快湮灭。四是中微子可以穿透星球。每秒钟有接近1万亿个这种粒子穿过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我们却根本无法察觉感知到。如果原子核是实体的物质,不管多小,因为星球的厚度相对于原子太过庞大,原子核的分布也是密不透风的。物质是可以穿透的,其根本应是“能”,中微子的成分也是能,本质相同,才能穿透。
2、旋转是粒子的基本属性,旋转为本
粒子自旋,是其内禀属性,这是科学证明的,自旋和运动是永恒的法则。
3、时空结构“能”可以改变
时空结构的弯曲,这是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大质量物质引起时空弯曲,光通过星系中心时也弯曲。说明时空弯曲是实际存在的,是可以实现的。
4、真空不空
一是“狄拉克”之海理论。狄拉克认为真空中填满了负能量级的粒子,构成了真空中虚粒子的海洋,这一经典解释,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做到用能量在真空中激发光子。反粒子、反物质在粒子层面是普遍存在的,已经试验成功。二是真空零点能。在量子力学中,真空并不是空无的虚空,充满着自发的量子涨落,不断有虚粒子对创生和湮灭,里面蕴藏的能量就是真空零点能。真空中两块靠得很近的金属板存在一种微小的压力——卡西米尔力,产生卡西米尔效应,无数次试验已经精确验证了这个效应,即使在绝对零度条件下依然存在,真空里面蕴藏能量。已观察到“冷核聚变”现象,有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冷核聚变”,将来用于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三是真空冷焊现象。两块金属放进高度真空中,将它们贴合紧密,就可以自动粘在一起,变成一块。科学家发现直径小于10纳米的单晶超薄金纳米线能在几秒钟内就被冷焊在一起。目前的解释是,物质内部一直在进行热运动,固态宏观物体有振动、转动。
5、意识是什么
意识是能量的传导和印记,也可以认为是能量(时空结构)的关联。宇宙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曾在人类世界真实性的探讨中感慨道:人类大脑是无法识别高仿真的模拟程序的,梦的道理也一样。梦境有时候可能比现实中的更清晰,梦中呈现的景象事物,意识很难区分是现实还是在梦中。同时,也有某个时刻,有过瞬间的感觉,眼前的“现实”是不是一个梦?人类大脑是无法识别现实和高仿真的模拟。意识也是一种能量(时空结构)的变化和存在。
6、对颜色的认知
因为颜色是不同频率的光反映,每种物质有特定的频率发射或反射,我们根据频率的不同才能分辨出颜色,而且颜色也就是人的认知,是眼睛看到的,这样的颜色是人总结出来的。颜色之外的电磁波还很多,甚至说包括其他动物能看到的颜色,包括蝴蝶看到的颜色和我们人看到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因此是认识决定了,人认为的是什么颜色。
7、时间是一种感觉
爱因斯坦曾认为,时间不过是人的主观“幻觉”而已。时间虽有客观性,但与主观相联系。目前仍没搞清楚时间的本质。时间是一个概念,是相对的。如果没有参照物,时间和速度没有任何意义。比如一束光和一个球,都在无垠的宇宙中飘,没有尽头,是过了一年还是一万年,没有任何区别与意义。
8、物质和暗物质的区分
也是人的认识问题。因为人能看到的、感到的感知之外的东西还有很多,未感知到的是物质的五倍之多,不能感知到的东西,科学家现在叫暗物质,它实际和物质是人为分的界限,如果换一种动物,或者换一种分辨方式,它的界限是不一样,甚至是没有界限的,不存在的。因此宇宙之中物质和暗物质是没有区分的,他都是宇宙的成分。
三、认识世界的“旋理论”
世界的本质是能量的,“能”是世界的本源。
宇宙本身和万物都在旋转,旋转的不同方式,将“能”组合成了时空、暗能量、暗物质和物质。
“真空不空”,时空中充满着宇宙空间的能量(时空结构),
大道至简,上帝不会列方程。旋转的形态组合多样性决定了世界的纷繁复杂,但其运行本质很简单。
“能”的旋转是永续的,“能”本身就是不竭的动力,使宇宙永存。
宇宙是旋转和循环的,旋转和循环是永恒的主题。
黑洞是一个强旋中心,宇宙中心和星系中心都是黑洞,是创造万物的基础工具,它将宇宙的本源能量卷曲成“能旋子”,抛出形成暗物质和物质。
物以类聚,粒子是旋转的能量球,叫“旋子”,旋转和速度相似的旋粒子,结合形成夸克,再堆叠组合成氢等基础物质。
“旋子”永不停歇的组合,创造了有序的星空、物质和生命。
能的“振荡”和“交锋”,形成波动和能量的向外传播,产生了光和热。“旋子”的大小和偏转不同,相互交合,形成光、电、燃烧、核爆等现象。
基础为能和旋转为本,是所有物质生成的前提,同时也使所有物质存在了关联,相似物质的关联更明显。
宇宙时空与世界万物是一体的,是互相联系的,是能够相互感应的。同类“旋子”是纠缠一起的,人与世界是互通的。
人类的认知是意识的,感官和科学技术的局限性,让我们看到的及知道的只是世界的部分影像。
人是“旋子”组合的生命体,意识是振动留下的痕迹及反应。
四、认识需要与时俱进
哥白尼创立日心说,伽利略对其进行证实,并用望远镜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但事实证明,日心说只是一个进步的阶梯。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当时已是最完备的理论。
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时空观。
量子力学理论似乎又让科学转回了出发点。
也许,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都将成为学说,但我们理解宇宙的能力却一直在飞速进步。
我们认识世界,不能用这样的眼光:
井底之蛙。出自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所作的《庄子·秋水》。
坐井观天。出自于《原道》。
盲人摸象。出自于《大般涅槃经》。
我们认识世界,不能有这样的困惑:
“缸中之脑”。是希拉里·普特南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阐述的假想。这个假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困在缸中?”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感到无限的自由舒畅,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后惊惶地发现自己是庄周,却又不知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
我们认识世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