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部答21记者: 围绕两大平台打造“大思政课”信息化系统

21世纪经济报道王峰报道近期,教育部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在3月17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通过信息化手段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

“教育部在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特别是我们正在推进的‘大思政课’建设,大有可为、大有空间。”徐青森说。

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有一定工作基础。面向教师,建成了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已经成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备课时的重要资源汇集地。面向学生,正在与上海“易班”合作,推动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青梨派”平台建设。

徐青森说,下一步,在推进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方面,会以这两个平台为核心,与部内相关司局以及与地方的思政课相关平台进行互联互通,打造覆盖教与学、备课与培训、交流与推广为一体的“大思政课”信息化系统。

思政课教师备课的“中央厨房”

徐青森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建好建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把这个平台打造为全国思政课教师进行备课的“中央厨房”,以这个平台为核心,向全国思政课教师提供包括教案、课件、讲义、案例等优质教学资源。

为了建好这个“中央厨房”,还组织全国8个分课程建设的教学创新中心,与各个教指委合作,分课程、分专题地开发建设教学案例库、素材库和问题库,为“中央厨房”提供有力支撑。

徐青森说,如果说这个集体备课平台是“中央厨房”,8个教学创新中心就像“供货商”,它要源源不断地支撑“中央厨房”建设。

此外,还组织全国41个思政课教师研修研学基地,按照“教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思路,去充分运用集体备课平台上的资源,分专题、分课程地开展高质量精准的教师培训。

徐青森说,41个研修研学基地就像分销商,我们有中央超市,有供货商、分销商,这样形成一个线上线下联动的一体化的集体教研系统。

他还介绍,将继续推进思政课虚拟仿真中心建设,去年已经布局建设了首批5家虚拟仿真中心。下一步,将会指导这些中心,加大课程软件的开发力度,为全国的虚拟仿真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的集体备课平台将是交互式、互动式的,除了要向老师们提供资源,更重要的要不断听取老师们的一线意见和建议,不断地优化和丰富资源供给,实现良性互动。

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易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思政课赋能,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一个最突出的体现。”

在教育部、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导之下,中国人民大学举全校之力,先后承担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建设,承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的建设。

王易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介绍,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上,从即时资讯、文献支撑、教学资源到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估、实践育人,应该说真正将技术手段运用到了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

她还介绍,平台上汇集了非常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300多万条文献资源,4万余册电子图书,5000多个微视频。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了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比如,我们制作了系列公开课“在经历中学习”“在比较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现在的在线浏览量已经高达2000万人次。

有序扩大“青梨派”试点

徐青森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要面向学生的“学”,建设思政课在线学习和实践成果的展示平台。

平台之所以命名为“青梨派”,取的是“青年理论学习”的谐音。

徐青森介绍,未来的“青梨派”平台,一方面将会把优质的课程资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内容。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围绕学习的内容,自主创作和制作微电影、动漫、音乐等网络作品,上传到“青梨派”平台上,进行发布和互动。

同时,还在探索把学生这些学习成果的发布和展示交流活动,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评价考核等联动,整体推进实践教学的开展。

目前,“青梨派”已经在3个省市和6所高校开展了试点,全国69个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参与了资源开发等建设工作,并将根据进展情况,有序扩大试点的覆盖面,逐步向全国推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