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2000年, 14岁女神童考进清华, 留学美国后, 母亲仍未等到女儿回国

2000年六月,高考几门科目考试结束后,学校的大门缓缓打开,一位年仅14岁的少女昂首走出,脸上全然没有其他考生脸上失落或紧张的神情。在当时那样的场景中,她显得格外特殊,不顾众人惊诧的目光,她挽起一位中年妇女的手臂道:“妈妈,你猜我考得怎样?”

女孩的妈妈十分淡定,拉着女孩缓步离开学校门口,边走边说:“妈妈不用猜,我们去吃好吃的。”其轻松的口气,让不少家长为之羡慕。

虽说这个世上的确存在天分过人的孩子,可当这个孩子出现在身边时,众人总免不了惊讶。并且,谁也猜不到,这个年轻又自信的女孩,会将当年河南高考理科状元的荣誉摘下,成为河南高考历史上的满分第一人。

女孩名叫何碧玉,于1985年生于河南省新乡市,父母都只是普通职工。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孩,在河南一抓一大把,然而,谁也没有留意到,何碧玉有何不同于别人的地方。

当她按部就班,和别的孩子一起进入幼儿园接受系统的学习时,何碧玉的天赋开始逐渐显露。当别的小朋友正忙着问十万个为什么时,何碧玉就开始了与书本的独自相处;其他小朋友还在学习数数时,何碧玉就已经能做加减法。

在老师为小朋友们讲一个新的故事时,大家都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接受,可何碧玉听过一遍后,竟然能将其完整地复述出来,这一切,让老师不得不注意起这个其貌不扬的小朋友。

老师仔细观察后发现,年仅三岁的何碧玉接收信息的能力要比同龄人强上不少,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机灵”可以做到的,或许,她就是传说中的“神童”。

何碧玉的父母显然没有做好这个准备,但是,再没读过书的他们也知道,女儿若有这方面的才能,就千万不能因为父母的不作为和错误引导,导致“伤仲永”再次上演在现实生活中。于是,何碧玉的父母开始有意无意地让女儿接受比同龄人更高等的教育。

此后,大批大批的教育辅导书被购置回家里,等何碧玉长到十岁,她就已经做到熟读诗书三百首,对经典文学过目不忘。在数学方面,何碧玉也已经培养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是,何碧玉这份优秀对于学校的老师来说,困扰要多于惊喜。老师们根本无法掌控日常教学的进度与高度,倘若为了何碧玉一人,强迫同学们接受更难的知识,这是极其不公平的事,可倘若一直进行正常的教学,对于何碧玉来说则会过于简单。

为了不阻碍这个天才少女的发展,老师特地找来何碧玉的父母,商讨她的去处。

经老师提醒,何碧玉情况特殊,或许可以尝试进入“实验班”。所谓的实验班,不过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对抗人才流失、教育停滞而开发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智力上有特殊优势的人可以不按部就班接受教育,而是被选拔出来集中培养,既节省时间,也能因材施教,对于何碧玉来说,这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于是,10岁的何碧玉通过了多场考试,层层选拔,终于成为了河南省唯一一个实验班中的一员。

当这个瘦小的女孩踏入实验班时,大家都忍不住注视,虽说所有人都清楚,来到这里的人必定有异于常人的能力,可如此小的一个孩子加入,着实是大家没想到的。

然而,最令人啧啧称奇的事还在后头,何碧玉深知自己进入实验班的目标,她并没有将此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终点。即便知道自己的智商可能远超众多同学,何碧玉也不愿意放弃努力的机会。

除此以外,她在日常学习文化知识之余,还非常注重生活常识的学习。短短四年,何碧玉就将小学、初中、高中的知识全部学习完毕,并进行了数次固化提升,在生活方面,她也丝毫不亚于常人。

14岁的她,已经一跃成为实验班中当之无愧的学霸,此时,她已经不再满足于称霸于这个小小的班级中,在她心中,有更加宏伟的志向。

显然,何碧玉的老师也至于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征求何碧玉与其父母的意见,试图让何碧玉参加2000年的高考。

听见这一选择,何碧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她迫不及待想参与到这一场几百万人参与的斗争中。

对此,何碧玉的父母却犯了难。目睹女儿在实验班中的学习,他们已经发现了女儿智商超群的缺陷,那便是心智不够成熟,无法独自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何碧玉的父母绝对相信孩子在学术上的能力,却无法想象,倘若何碧玉成功考上大学,她应该如何独自面对大学生活。

两人将这样的想法告知了女儿,但是,何碧玉已经被参加高考的想法蒙蔽,执意一试,对此,何碧玉的父母也没有了办法,唯有和女儿说:“你要知道,考不好也没关系,我们还有很多的机会。”

就这样,何碧玉一头扎进了考场,成为了当年高考最亮眼不过的一个女孩。放榜以后,14岁的她更是作为河南省满分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何碧玉跃跃欲试,兴奋不已。

在何碧玉兴奋的同时,何碧玉的母亲是焦虑的,年长的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当何碧玉面对比自己大4-5岁的同学和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时,必定会遇到生活上的瓶颈,如果没有母亲在身边,何碧玉将会度过艰难的大学生活。

基于这一想法,为了让女儿未来的路走得更加顺畅,何碧玉的母亲索性收拾行囊,陪伴女儿上京。

考入清华的何碧玉在学业上的发挥一如既往地稳定,静谧的校园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何碧玉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极佳的环境。

只是,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何碧玉还是无可避免地走向了母亲不愿意看见的那个方向。

由于周围没有同龄人,她和同学的年龄差距过大,甚少沟通的话题,何碧玉变得越来越沉默,醉心学术也让她疏于打理自己的生活,一个学期下来,她竟然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孤僻又邋遢的怪人。

之后,更加不妥的情况出现了,对于他人而言,何碧玉的人生是被“催化”的,她从三岁开始就在不断学习,其目标从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再到高中毕业不断变换,可大学毕业以后,她又该做什么呢?

何碧玉奋斗了多年,陡然发现自己努力竟然是毫无方向的,这样的茫然让她慌了手脚,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变得颓废起来。

好在,何碧玉的母亲及时发现了这点异常,她温柔地告诉女儿,学习并不是生命的全部,只能是锦上添花。倘若无法好好生活,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在学习之前,应该照顾好自己,明白生命的意义。

在老师和母亲的介入下,何碧玉渐渐放弃了钻牛角尖,开始和同学一起玩耍,亲身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探索目标的过程中,何碧玉也做了非常多的尝试,她将在学习上的那股劲用在了兴趣上,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歌唱抑或是跳舞,都被她学得极致。

一番折腾下来,何碧玉虽然还没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却发现了自己身上的特质,她热爱挑战,热爱前路未知的一切。

2004年,何碧玉顺利从清华大学毕业,决心要报效祖国的她却自感资质不够,这是她平生第一次对自己的能力提出了质疑。

为了让自己更具报答祖国的资质,何碧玉决心攻读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据何碧玉妈妈表示,何碧玉曾对他们保证,待她积攒了一定的经验,绝对会回到中国。

只是,何碧玉的父母等了一年又一年,依旧没有等到回国的女儿。他们曾经多次致电女儿,何碧玉却表示,外国的教育资源和设施设备非常先进,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好帮手,现在还不是回国的时候。

对于何碧玉执意不肯回国的行为,国内不少媒体都曾有评价,人们更是吵得不可开交。不少人认为,何碧玉占据了国内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嘴上说着会报答祖国,却服务于外国,实在是赚足了好处,又为自己赚足了名声。

也有人表示,何碧玉的行为都是个人的选择,连何碧玉的父母都没有意见,身为路人也没有资格点评。对此,何碧玉的妈妈明白,孩子并不愿意放弃自己努力多年的研究成果,对于何碧玉的选择,她只能选择理解和包容。

直到2016年,何碧玉已经成为了美国纽约大学的神经学助理教授,她的研究于整个生物界都是一项极大的帮助。相信在未来的日子,她将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并履行自己的诺言,回到中国,报效国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