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令人无语的“凡尔赛”! 大学生挑战“勤俭”生活, 每月只花1万元

最近两年凡尔赛这个词非常受人欢迎。他的本意是一些学生用看似不满的抱怨口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无意中透露出自己在各方面的优秀,用先抑后扬的方式。加剧自身的优越感。

被应用得最广泛的一个凡尔赛案例,就是撒贝宁的经典语录:北大也还行。但这样的凡尔赛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不满,反而还会燃起熊熊的斗志,但有一种凡尔赛却让学生们比较反感。

比如最近网上兴起的一个让人十分迷惑的挑战——挑战用多少钱能生活一个月。这个挑战本身饱受争议,而最近一位学生的行为也将这个挑战推到了争议的顶端。这位学生做了什么呢?

大学女生每月花费1万元,却称自己在挑战“节俭”的生活

前一阵子,有记者对各个城市的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题是:每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多少?有的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在1000元左右,而有的大学生要5000元左右。而大学生生活费在1500~2500之间的居多。

这样的差异取决于地区发展的差异,以及各个学生家庭条件的差异。而被学生们认为生活费居多的5000元档位的学生一般都身处于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5000元也是这次调查中比较封顶的存在。

如果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如果进入一线城市上学,可能就需要依靠国家的助学金来保障生活质量了。但如今却有一些大学生,打着生活费挑战的旗号在网络上炫富,比如这位女大学生就发了这样一条帖子。

女大学生表示自己将要挑战一种自己从未过过的节俭生活,那就是将这个月的消费控制在1万元之内。言外之意就是他正常每个月消费要远远高于1万元的额度。有网友对此直接评论:笑死,哪里节俭。

的确,1万元的生活费已经远远超出了上述调查中,所抽样学生中的最高额度,同样也是很多贫困学生将近一年的生活费用。这样的巨额生活费,如何能带上节约两个字的前缀呢?

大学生跟风挑战花式炫富,引网友痛批

其实女大学生花销行为本身无罪,毕竟家庭条件好,是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享受的。但学生以此为旗号,对自己的家庭条件进行过分炫耀,并将其定义为“节俭”,无疑是在煽动和灌输不正当的价值观,这种行为是值得谴责的。

而女大学生这1万元生活费挑战,后续也的确引起了很多的“凡尔赛”浪潮。很多大学生发起了一个月花7000元的勤俭节约消费,甚至还有额度要超过1万元的名为勤俭节约的消费。让人感到困惑又无语。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号称节俭的挑战通常都没有挑战成功。就像其中有一位同学,将挑战额度降到了3000元,这个额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像前几位那样离谱,但却引起了网友更多的抨击。

这是因为这位大学生一个月3000元的零花费,在第2天就已经严重超额。这说明这位女大学生一天至少要花去1500元,而在一些地区的大学1500元,是很多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这样的做法无疑刺痛了他们的心。

这个挑战的性质已经不是为了宣扬勤俭节约,而是为了宣扬攀比之风,也因此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痛批。毕竟网络已经非常发达,如果未成年学生看到这样的高额账单和消费挑战,是否会对大学生活产生误解,是否会对自身价值观产生怀疑?

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那么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对整个学生团体造成不良的思想影响。更何况无论家境是优是劣,都是父母的积蓄。学生一不应该肆意用父母的血汗钱铺张浪费,二不应该将父母的底气当作学生自身的资本。

大学生活的确要比小初高时轻松许多,但这种轻松是让我们更加自由,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我们想要发展的兴趣爱好,或者专业学习,而不是让我们将时间浪费在物质的攀比中,这样的攀比不会让学生们得到任何成长。

家庭的资本永远无法成为学生自身能力的证明。如果攀比的内容一直锁定在家庭上,那么学生将永远无法独立行走。如果一直攀比家庭,而自身却没有任何的能力能作为其他的支撑,这样的学生岂不是太过可悲了吗?

所以不如将这些攀比家庭的时间用到自我丰富中,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好好学习。回想一下儿时的梦想,在进入社会前最后自由的时间,尽力地抓住他。这样大学和人生才有意义。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