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缺少现场监督互动的基础教育, 效果几乎为零

网友提问:疫情期间,你家的孩子网课学习的怎么样?

回复:缺少现场监督互动的基础教育,效果几乎为零。饿了找食物、渴了找水、困了找窝是自然动物生命的基本生存本能,学习文化知识根本不在人类生存本能潜意识之列。因此,现实生活中,成人继续教育刷课时、广播电视大学缺乏生机都是妥妥的网络教育失败案例。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理基因除笃定生命个体的基本生理+体貌特征之外,真实生长状况仍然需要个体生命诞生之后自主适应。因此,稍高等级脊椎动物生命群体后天摸索形成的综合生存技能,都必须通过“言传身教”才能传授给下一代,比如雏鸟必须在有引导的情况下适应飞翔、狮子+老虎教幼崽捕猎、羚羊+野兔等素食动物教后代躲避敌害等。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综合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利用自然非生命物质加工制作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食物补给结构、总结汇集形成综合生存文明智慧......亿万年文明进化历程,人类成功克服了重重生存困难,将那些比自己凶猛&危险的动物关进了笼子、成功实现了对自然环境灾害的提前预警+预防+综合治理。但是,人类社群后天摸索形成的文明生存方式并不具备生理遗传特质。因此,为了将业已形成的社会文明生存方式时代传承下去,现代人类社会形成了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完备的群体生存技能传承体制——职业化的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人类职业化教育体系中的“三驾马车”。其中,家庭教育的历史最悠久,它伴随人类文明历史进程,在任何时代都是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的基础力量,也是唯一贯穿人类个体生命全程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步入工业信息文明时代之后的产物,它的核心职能是辅助职业劳动者家庭落实优生优育、为国家和民族社会发展储备人才、承担国家和民族优质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社会教育相较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的更晚,是现代人类个体为适应综合社会生产劳动中的某些单项任务而接受的继续教育。

歌唱:“万物生长靠太阳。”的确,没有阳光,植物不知向哪个方向成长;没有光明,动物无法辨识方向。同样,人类教育不能缓解个体饥渴、不能缓解困倦,不能给接受教育者任何直观生理收益的感官体验。因此,人类教育工作的基础便是现场即时监督,比如人类原始祖先带着孩子采摘植物果实+捕获猎物+防御敌害、农耕时代人们带着孩子播种庄稼+圈养牲畜+加工制作日常生活辅助用具。因为,懒惰是人类的天性,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绝不会有任何人主动学习生产劳动技能、更不会有孩子主动端坐在那里读书写字。

兽甲骨、竹简、布帛、纸张、虚拟电子......人类用于记录社会文明生产劳动实践经验的工具时刻都在被革新。但是,人类社会文明记录工具越来越先进却并未让教育工作变得简单。相反,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记录工具越来越先进、社会供给给孩子们“学以备用”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人类教育辅助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被时刻监督的程度越来越高。因为:

一、孩子越小成长自律能力越差

刚出生的人类婴儿仅仅具备完整的生理特征、半岁左右才能试探性开始支配自己的身体、1岁左右可模仿父母的发音学习现代人类社交语言、3岁左右可逐步适应自主解决生理需求、7岁左右大脑基本发育完毕......人类孩子的综合生存能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同样,孩子所具备的学习自律能力亦如此,孩子越小学习自律能力越差。

婴幼儿时刻动个不停,但没有什么明确的学习目标;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集中精力学半小时以内,但依旧不明白为什么学习;中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学习1个小时左右,有了些许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大学生有了相对自主的学习选择能力,开始初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人生做规划......因此,虽然人类社会文明早已全社会普及,但面对面教育仍然是辅助孩子们学习成长的绝对主角。

小学生课文《小猫钓鱼》

猫妈妈带着小猫在河边钓鱼。

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看见了,就去捉蜻蜓。蜻蜓飞走了,小猫空着手回到河边,看见妈妈钓着了一条大鱼。

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看见了,又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还是空着手回到河边,看见妈妈又钓着了一条大鱼。

小猫说:“真气人!我怎么一条小鱼也钓不着?”

猫妈妈看了看小猫说:“钓鱼就钓鱼,不要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三心二意,怎么能钓到鱼呢?”

《小猫钓鱼》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什么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而不能一心二用、三心二意。但是,动物生命维持生存的潜意识从“危机四伏”的原始丛林进化而来,对生活周围所有新发生的事物充满警觉这是所有动物生命的基础本能,那些对自然生存环境缺乏警惕性的人类祖先的基因并没能完整地延续下来。因此,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物生命都天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比如人类爱凑热闹、容易被干扰。当然,人类孩子越小,他们的成长行为受潜意识支配性越强、成长自律能力越差。

二、综合诱惑性因素越多,个人集中精力学习的可能性越小

寻找植物果实、捕获猎物、防御敌害...居住在原始丛林里的人类祖先一切活动都只为生存,几乎不存在任何装饰性娱乐活动;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制作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当人类获得稳定的食物补给、有能力改造生存环境之后,定居成了人类社群的最佳选择。同样,因为定居之后大伙儿不用四处奔波、不用担心其它动物侵害、不用担心吃了这一餐下一餐不知在何处,所以定居之后的人类开始出现祭祀、舞蹈、美术、音乐等装饰性文娱活动。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意思是将领的指挥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强弱,也泛指领头人缺乏能力事业就难有大发展。人类是具备高智商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每个人都拥有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个体综合行为品质。因此,无论老人、中年人亦或是孩子,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当前的生存需求决定下一刻该干什么,比如饥饿之后所有人都会去找东西吃、渴了所有人都会去找水喝、困了必定是躺下就睡。当然,现代人类社会还有许多美轮美奂的装饰性消费物资有足够的能力吸引人们驻足停留。

老年人跳广场舞,中青人追剧+刷直播+网购+玩虚拟网络游戏。那么,如果完全放任孩子们自主、自由的学习,他们会干什么呢?他们不会找零食吃、不会出去找小朋友玩儿、不会打开电视看动画片、不会利用网络玩虚拟网游......在综合诱惑性因素越来越多的当下,教育辅助孩子学习成才的难度越大。因为,孩子那贪玩儿的心极易被即时享乐性文娱给拽走。

现代人类文明社会,有法律、还需要执法者。因为,每个人都会将法律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解析;现代人类文明社会,有交通规则和道路、还需要施划道路标识标线+交通警察。因为,每个交通参与者都需要即时性参照,不然大家都会在道路上“横着走”。同样,书籍和网络普及、所有人对信息都触手可及,但是如果没有现场互动式教育“点睛”没有任何人能够“无师自通”。所以,缺少现场监督互动的基础教育,效果几乎为零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