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考压力山大,古人的科举考试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其压力、难度丝毫不逊色于今天,所以,古人也有高考后遗症就不奇怪了那在心理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怎么应对高考后遗症的呢?
据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中记载:明朝末年,高邮县有一个叫袁体庵的人,是位很有名的医生。有一天,有个书生在乡试中中了举人,高兴至极而发狂,整天大笑不止,家人实在没办法,就带他来求医。
袁体庵仔细看了看来人,思考了片刻,吃惊地对书生说:"不好了,你的病啊没法治了,过不了几十天就会死去。你还是快快回家吧,晚了就怕来不及了。”说着,袁体庵写了一封信,递给新举人,说:"你回去路过镇江时,把这封信交给当地的何医生,让他再给你看看,也许还有得救。”
新科举人来到镇江时他的病却意外地好了。但他还是找到了何医生,把信交给了他。何医生看完信又递给举人看。只见信中写道:"这位举人因高兴过度而发狂,所以心窍开张而不能闭合,这种病不是药物和针石能治好的。因此,我用危言让他害怕,以死来吓唬他,这就使他的心情忧愁抑郁,心窍就会闭合了。等他到镇江时,病也就该痊愈了。”新举人看完这封信,十分佩服地朝北方拜了两拜,健康的回家了。
相比范进,这位新科举人治疗的办法虽然不同,但是效果一样,老话讲心病还需“心药”医这就叫精神调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理疗法。古人在《内经》里就提出了"努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悲胜怒”的五情相生相克的理论,显然袁体庵大胆运用于实践当中效果十分显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