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学生活或许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而难忘的回忆,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很容易在某个疲倦的晚上回想起读书时无忧无虑的时光。
而高校里结识的同学,往往也成为我们难得的朋友,甚至毕业多年、身处异地也能依然保持联络。不过,青春里也并不全是美好,有些现实在让人成长的同时,也会留下些许的“伤疤”。
女大学生感言:挤不进的圈子别硬挤,后悔自己没早点看清
小瑶是一名大四的女生,她原本是一个来自小城市普通家庭的考生,当时特意报考了某省会城市,或许她内心有着很强烈的改变自己的想法。
听说大学时期只懂得学习是不够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所以大一时的小瑶对系里的同学都很热情。平时她也努力参加各种活动,争取结识更多优秀的人。
隔壁宿舍有两位女生因为是同省的老乡,所以跟小瑶走得近一些,但半年之后她们却越发疏远。原来这两名大学生都来自条件很好的家庭,光是吃穿用度就明显跟班里其他人不同。
小瑶有时会觉得跟她们站在一块时,自己显得有点“不相称”,就像剧里的安陵容看到甄嬛和眉姐姐一样。但更令她感到格格不入的,其实是学生之间思维和习惯的差别。
对于学校里的一些大事小情,自己跟两位同学经常是不同的看法,而这样也很难加深交流。不过最令小瑶难以接受的是,某次她意外地发现原来其中一位同学在帮忙买东西时说了谎。
原来,这位女生去国外旅游时,小瑶请她帮忙买了一件外套,同学本子上记下的真实价格,跟和自己要的不一致。这令小瑶觉得很伤心,如果坦诚地讲出来其实她能接受。
但用这样的方式,令她意识到自己跟她们就算表面上走得再近,其实也是两种不同圈子的人。而自己一直为了所谓人脉而硬挤,很后悔没有早点看清这个事实。
上大学才知道,不同家庭的人“差别”摆在那里,很难成为朋友
其实像小瑶同学这样的经历,可能很多大学生都体验过。在上大学之前,许多普通家庭的学生基本都是埋头学习,很少留意这些话题。
等到进入大学的时候,多半也是对人际关系处在“小白”的状态。直到碰了一鼻子灰,才明白原来大学里也有圈子,不同家庭的人是很难成为朋友的。
因为大家的差别摆在那里,最明显的比如说家庭条件的差距,直接形成学生不同的习惯。家境优渥的大学生下课后一起去聚餐,普通学生可能去食堂打饭也得斟酌价格。
就算起初学生们觉得性格相投,久而久之也会因为这种情况,逐渐玩不到一起去。除此之外,不同家庭环境培养出的大学生,在见识、思考方式上也明显不同。
在一起相处时,如果总是需要一位同学向另一位解释自己认知里很常见的事物和道理,长此以往两名学生都会感到“无可奈何”。
不同背景的大学生,日常的兴趣爱好和谈及的话题可能也差别较大。比如宿舍内,“小资”的同学谈论着新款鞋子,来自村子的同学说着收麦子,可能聊不到一起。
大学生理解这种现象是好事,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关键
很多同学在看到这种差别后表示无奈,其实笔者认为大学生能尽早理解这种现象,也是一件好事。这样我们可以看清现实,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提升自己的上面。
大学期间确实需要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但同学们不能本末倒置。不要为了所谓的结交朋友,勉强挤进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其实这是对精力和时间的浪费。
有时候不同家庭环境走出来的大学生,本来就在诸多层面上难以互相理解和认同,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同学们需要用平常心对待。
唯有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才是最值得去做的事情。大学生学会更理性地对待人际关系,毕业后可能会发现,这比在学校里“风生水起”更务实。
【今日话题】你觉得不同家庭的学生容易成为朋友吗?(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