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入学工作的通知规定“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毕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亿万百姓子女教育入学的问题,这项规定可以说来得很及时,但很多人可能看不太懂,觉得就近入学,不就是学区房吗?和过去的入学政策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大家仔细体会或者看详细的解释,就可以看出这其中的差别。举个实例,我家跟人大附小就隔一条马路,过去非得说我们划片不在那里,就要去一公里外的渣小上学,太气人了!现在规定了就近入学,那么就不存在这样的顾虑了,按照我的理解,就近入学,那一定是要有地理上的范围的,这个范围一定是客观的,而不是学校规定的。
不过,我担心的是:世上本无学区,选择的人多了就有了学区,我为了让我家孩子上个好中学,提前三年就把学区房买了,我有房产证了,也是就近入学。但这三年的时间,这个小区房价自然也就炒高了,那岂不是新一轮的学区房内卷形成了吗?
所以说,划片入学是个好办法,关键是要合理解决教育资源的均衡问题。合理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只有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才能真正缓解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内卷”和焦虑。
现在部分地区实行优秀教师和名校校长在校际间进行轮换,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应该尽快操作起来。优秀教师在校际间轮换,这种政策其实在国外早已经开始实行了,比如日本。有人担心这样做老师会反对,国外的办法是给予老师高薪作为报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老师还是愿意流动的。
不过,仔细思考一下,我认为这种就近入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一个学校周边小区入住率非常高,人口密集度非常大,很快就占满了该学校所有的名额,那么就近入学又如何实现呢?
所以,我觉得这项政策在实施中也会有所变通,也就是说,就近入学并非就读离户籍地址直线距离最近的学校,而是指相对就近所属地段的学校。简单来说就是就近入学,而不是最近入学,具体怎么安排由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举个例子,比方你家门口有个学校,但按就近入学原则,可能因为已经招满生源或其他客观原因,教育局安排你家孩子上两条街外的另一个学校,这就是就近。但这又和过去的入学方式有何区别呢?
还有,外来民工子弟的子女如何就近入学呢?可以凭借社保入学吗?可以租房入学吗?这些现实的、复杂的问题既考验着我们的教育部门,也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但我相信,在实践中,我们一定可以做得越来越好,相信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一定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在起跑线上落后!为了孩子,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