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中高考备考阶段,是一场学习能力的比拼,也是一场心理素质的较量。
考生乃至家庭都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如果你的孩子恰好正是考生,那么希望你把这篇文章看完,会对缓解考前焦虑有所帮助。
每天仔细地操持着一日三餐,作息的节奏完全跟随着孩子,从不主动去问他模考成绩,内心却不断盼望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一有空闲就默默估算他的各科成绩,然后一科一科加起来,算算总分,想想可以报考哪所学校……
日子一天天过去,越临近考试,越将考试那两天的日程“放大”:
几点起床?
准备什么早餐?
出门走哪条路不会堵车?
中午要吃饭和休息!
不能到外面吃,千万别生病,文具都带齐……
心里有个挥之不去的声音:千万不要出意外!
这是不是作为家长的你,正在经历的状态?不是做家长的心理素质差,只是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孩子出状况,那样会怨恨自己,一辈子难受自责。
我把考试前家长的心理调整大概整理了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01、考试前学生最担心的是什么?
考生考试前最多的担心是“怕考试发挥失常”。
实际上所谓考试发挥失常,它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与出题过偏、怪、难有关。
因此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高级别的正规考试,出题是比较严谨认真的,反而不会出现有时在学校考试出现的怪题、偏题,不会让你看到题摸不着北。
02、学生有哪些压力?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压力来自两方面,
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二是身体上的(这个反而被家长们忽视),长时间的紧张作息,超强度的听课做题,睡眠不够,他的身体自然感觉不舒服、累、压抑。
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保证睡眠,同时包容他的负面情绪。
03、家长不该说什么?
不要总是问“复习的咋样了?”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事实上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总会有点不放心没把握。
而如果他事实求实地回答你,没复习好,这个信息又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场的压力。
不要总是跟孩子讨论最后的结果。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言语中带着威胁和恐吓。
04、为什么越临近考试,孩子反而疲沓不想学?
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反映他们会在某个阶段有这种感觉:一方面内心很焦急,一方面却又感到说不出的疲倦以至学习没效率。
当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时,请家长首先理解,这是大脑给出的一个信号:孩子需要适当休息调整了。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想想孩子平时都喜欢什么活动,提醒他休息休息。
05、如何面对自暴自弃的孩子?
一些基础差的孩子这个时候容易自暴自弃,反正我不行,复习也没用。
实际上,我们的确看到有一些同学就是靠最后冲刺大幅提高成绩的。临阵磨枪,又快又光!如果学校老师不能这样鼓励学生,我们做家长的要这么给孩子打气。
06、如何回答孩子“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
有的家长说:“无所谓,考不好就考不好!”
有的家长说:“考不好就完了,我没办法,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两种回答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无所谓,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则会干扰孩子对学习的专注。
这个时候最好认真的、诚实的与孩子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承认考不好的确是我们不愿接受的,但无论怎样现在都要尽心尽力,“咱们尽力!”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自责。
07、最后阶段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
决定学习成绩的有三个方面的条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
方法和习惯,已经不是考前我们能立竿见影的改变的了。
所以这个时期,看到孩子或这或那的许多毛病,不要急于去纠正他。你能为孩子做的,是使他在这个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具体来说,一是照顾好他的饮食、生活起居,二就是闭上批评的嘴巴。
这个时期,家长的作用尤为关键。总之,比起注重孩子有没有准备充足文化课,不如多关心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
版权声明
·本平台旨在传播心理学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