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孩子每天学到1点多, 家长想担忧, 重点高中老师却有其他看法和建议

一位高一学生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是属于那种聪明的类型,但孩子在学习上真的非常努力,自从孩子上了高中之后,正常情况下都会学习到凌晨一点才肯休息。

家长非常担心孩子这样学会影响身体,有心阻止孩子不要总是熬夜,但孩子不听,甚至为此还产生了争吵。

家长求助网友是坚持制止孩子熬夜学习还是任由孩子自己安排?

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网友们的意见分歧非常大。

有的网友表示这样的高中学习状态是非常正常的,而且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也着实离不开拼命学。

所以他们的意见是听从孩子的安排,况且只要能确保孩子的熬夜行为确实是在学习,那么孩子的这股拼劲儿是无数家长想得而得不到的。

也有很多网友表示不赞成孩子的这种学习方式,除了熬夜本身对身体的影响之外,很多人也给出了自己的经验、经历。

例如有人会说只要提高听课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等等就能有更多的睡眠时间,有的则直接现身说法称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在整个高中阶段每天都不晚于11点、10点甚至还有人说不晚于9点就会睡觉,但最后仍考上多好多好的大学……

面对分歧如此之大的看法,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反而越看越纠结——谁说的都有道理,谁说的也都对,因为每种说法的背后一定都有很多这一类的例子真实存在。

那么到底该听谁的呢?

其中一位来自重点高中的老师(巧了,这人我真的认识)的回答我觉得是最理性的,也是最适合“普通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家长”参考的。

这里特别要强调“普通”。

这是因为在学习这件事情上,真的有人能够毫不费力就做到别人拼尽全力也达不到的程度,而这种人的学习习惯、方法等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可复制性的,甚至连可借鉴性也没有。

简单总结一下这位老师给出的意见:

1、高一熬夜是常态,也有其客观性。

因为在没有分班之前的高一要学、要考的科目太多了,即便不会每天每科都有作业,但有的那些也足以让很多学生不得不熬夜才能完成作业。

但等分班之后作业量就会直线下降。

2、要不要全科全面发展应该理性选择。

简单来说孩子有足够的学习能力,那么选择让全部科目都能考出非常好的成绩是没问题的,但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能力,那么完全可以以高二分班(选科)后的方向为主。

如此一来可以把精力有针对性地分配。

3、学习应有侧重点。

这点跟第二点有关,但也有不同,即无论你是否有能力选择全科全面发展,主科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容易拉开差距的英语和数学必须给予最大的关注。

对此老师也举了日常很常见的例子:有很多高一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高二分班后也能冲到最前面,而这部分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的主科(尤其是英语和数学)成绩非常好。

4、家长勿要盲目干扰孩子自己的节奏。

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自主、自学、自我管理等等各种能力的要求会比较高,这些能力、素养等等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每个孩子又有其固有的特点,换句话说就是每个孩子的最佳学习节奏往往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这种学习的节奏一旦被影响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你看到的“熬夜”对孩子来说很可能不仅仅只针对“学习”有影响,很可能对孩子来说“熬夜”还有自我信心强化、纾解压力等作用。

要相信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而想要达到“最佳”一定得从实践中去摸索,而不是仅靠理论去推演。

5、高中生家长做好后勤保障即可。

除了部分确实有能力参与到孩子学习中的家长之外,更多家长还是应该注重从和谐的夫妻关系、积极的工作生活态度、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如何有效地给孩子打气或者是减压等方面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父母做好后勤保障至关重要,至于冲锋陷阵这种事情,孩子能够如此努力的情况下,在老师的带领下攻城拔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家长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心理变化,尤其是孩子长期很努力却没有很好成绩表现的情况,要多跟老师沟通,这样才能更有效、更及时解决好问题。

总的来说对这种情况的孩子来说,父母管住嘴、少唠叨甚至干脆不唠叨、多欣赏孩子反而会更有利于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6、尽量早点关注“高考”相关事宜。

除了围绕“高考”本身的一些信息、经验之外,家长最好能够提前准备一下孩子报考学校、专业选择、发展规划等等相关问题。

有很多学生和家长努力学习的唯一目标就是“高考”,对高考之后要面对的事情却总是觉得“不着急”。

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即便是考上了大学却因为突然没有了目标而很快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变成了我们已经见过很多的“学无所成”的大学生。

梁启超说:“家长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边界。”

而这个“眼界”很多时候其实跟父母的学识关系不是必然的,反而更容易跟父母的自我修养(主要是品行)、生活态度、积极的三观等影响更大。

那么对于孩子高一就熬夜学习这件事情您怎么看呢?您觉得如果自己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处理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