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地的老师说,他们地区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居然有5个县区的部分老师出现请人“刷课”的现象:一些老师为了贪图方便,于是就花钱雇同行的老师或者传说中的“专业人士”为其有偿挂机“刷课”。这种情况被后台检测出来,于是相关老师的“刷课成果”被清零,然后这些老师又被第一时间通报批评。
除了继续教育请人“刷课”之外,教育领域的其他乱象也有一大堆,比如一些教师在评职称之前,教学论文请人代写;再比如教师的教案多年不变——写一年教案用好多年,教案成了“万年历”……出现如此教育乱象,到底是谁之过?
⑴职称评聘的漏洞之过。
花钱买论文,甚至来历不明的“枪手”也直接“聘请”,教师为了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也算是耗尽了“洪荒之力”。教师的这种“卖力”行为,甚至也导致产生了一种论文代写的“产业”,有些人趁着教师需要论文的空子,建起了贩卖论文的“工作室”,四处宣传论文代写业务……
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根源就是教师职称评选需要论文这种“硬件”,而这种“硬件”的审核,除了筛查相似度之外,貌似没有其他的绝招了。至于教师是不是原创某一篇论文,各个地区的职称审核人员几乎懒得过问。
⑵继续教育的短板之过。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一种手段,有些继续教育的项目,能一针见血地针对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短板展开讲解,以通俗易懂的案例、雅俗共赏的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老师指点迷津,但还是有一部分继续教育的内容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部分专家的理论知识非常厚实,然而如何让这些理论和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相结合,貌似并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甚至部分老师认真听过相关专家的讲座,依然一头雾水,于是有些一线老师不禁感叹——诗歌之美,在于煽动男女出轨;专家讲座之美,在于让人一头雾水……如果继续教育的短板难以补全,那么请人挂机“刷课”现象就不会断绝。
⑶教案的实用性差之过。
老师上课,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少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是把备课的内容批注在课本之中,而很少写在教案中。至于教案簿中的那一篇篇教案,不少老师都是从网上找一些资源,要么打印出来,要么全盘抄进去,这种教案簿有什么用呢?上课的时候几乎没用到,倒是每一次常规检查的时候,这些教案就起到了“敬神敬佛”的作用,至于其他的功能,就目前来看貌似并没有“开发”出来,教案成了“万年历”,这种情况下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⑷教师本身的懒散之过。
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高价请别人代写论文,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花钱请别人挂机刷课,那些花钱请别人刷课、代写论文的老师,说白了就是因为自己太过懒散,嫌麻烦,所以他们认为用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何不直接“躺平”让“专业的人”去做。一些教师的这种“躺平”心态,也导致他们的业务能力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况,他们也离教育教学的初心渐行渐远。
上述种种教育乱象,应该怎么破?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