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物极必反,当事物发展到极端,必定会朝着相反方向转化。
家长的教育不断提高,如今也达到了“新高点”,没出生就考虑学区,胎教、启蒙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考冲刺、大学计划等等,每样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当教育焦虑情绪不断蔓延,学生直接受到影响,久而久之,成了为“家长”而学,家长嘴上重复着“为你好”,换来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与家长对着“干”,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大部分学生是被“逼”着上大学,学生的身心已经受到不小的伤害,甚至也会发生悲剧。
四年级小学生半夜写作业,累倒在书桌前再也没醒来,家长后悔不已
在网上看到一个让人心痛的事,四年级小学生生命永远定格在11岁的年纪,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就被寄予厚望,被家长教育的很懂事。
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奖状贴满墙,兴趣爱好不少,别人眼里的好孩子,光鲜的成绩背后,却是小学生熬夜换来的。
小学阶段,学业任务不重,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就能写完作业,其他学生回家吃完饭,玩一会儿就睡觉了,她不一样,要接着写完家长布置的作业菜能睡觉。
她非常忙,周一到周五放学要补课,回家完成辅导班和家长的作业,周末上好几样兴趣班,晚上还是写作业,疯狂刷题,经常是写到半夜。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小学四年级,一天晚上写作业,无精打采,困得实在支撑不住,央求妈妈,“可不可以不写作业?明天早点起来补上?”
还没等妈妈答应,小学生直接睡倒在书桌前,妈妈也有点心疼了,盖上衣服就出去忙家务了,收拾完又到半夜,想着让孩子早点睡,不写作业了,走进房间,发现还在“睡觉”,家长有点生气,平时可不会这样,走上前推了一下孩子,发现已经没有呼吸。
孩子再也醒不来了,再也听不见叫“妈妈”了,医生也无力回天,诊断为“过劳死”,家长后悔不已,可为时晚矣。
严重的教育焦虑情绪侵蚀学生的身心,家长该反思了
家长有严重的教育焦虑情绪,可以理解,看重学历的时代,学生没有拿到一直文凭,注定要被淘汰,干着又累又没有多少回报的工作。
哪有不心疼孩子的家长,与其让学生痛苦一辈子,不如“逼”一阵,学生年纪小,不曾领略现实的残酷,家长作为过来人,吃了不少没好好学习的苦,自然不愿学生重蹈覆辙。
凡事不能过度,过度的关心,会让学生感到窒息,欲速则不达,双减政策落地,主要是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作业留在学校完成,回家后做一做运动,培养兴趣爱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学生唯有身心健康发展,将来才会成才。
过度的焦虑情绪,容易让家长忽略学生的感受,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小学阶段,贪玩是天性,难以集中注意力长时间学习是正常的,家长要多给学生一些成长空间,不要一味地让学生学习。
简单举一个例子,学生是一个空杯子,知识是豆子,家长想让学生装满豆子,家长过度的教育焦虑情绪,无形中加上了盖子,就算再怎么塞,仍旧装不满。
如果家长学会了正确的教育方式,相当于是打开盖子,自然就能接受更多知识,反之,家长错误的方式是在暴力开盖子,最后连杯子都弄坏了。
总结:
家长应该多学习教育之道,懂得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他们充足的个人发展空间,适当地放松,劳逸结合,学生会有更饱满的学习状态。
太懂事的学生,未必会成才,反而会吃亏,他们的思维容易固化,难以做到举一反三,随着年级升高,学习会变得越来越吃力,一直徘徊在中游,难以提升,对于家长、辅导班依赖性过强,自主学习能力差,做不到深度思考。
允许学生发泄情绪,尊重他们的想法,大胆地放手,学生成长得更快,思维活泛,学习上进步很快,内在潜力又比较大,这一类学生综合能力更强。
身体是一切基础,过度学习,无形中会伤害学生的身体,家长也要多注意,多带学生做运动,或许要比多做几套题好,学生们都是普通人,接受他们的普通,会让他们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