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中的同学在老师的提醒下,逐渐意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你要下定决心做好预习。但是在操作的一阶段以后,有同学来给老师反馈。自己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来预习。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这种困惑使他们开始有些情绪低落。明明做好了预习,却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种在学习中的困惑,是不是也是很多同学经历过的呢?
其实每一位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预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我们每一位学生也要找到自己合适的方法。如果花了大量时间,但是效果却不佳,说明这种方法并不合适自己。这也说明我们在做任何的学习环节时,一定要讲究效率。
不能像完成任务一样去做,那往往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那么所以同学们预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对于时间的安排一定合理
很多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也不管主次轻重,每一科都采用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方法去预习,眉毛胡子一把抓,就让自己感觉到学习任务非常的繁重,但是又没有完成出质量。其实我们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来预习第二天主要上的课的内容,这样针对性会很好。特别是第二天的课中有自己相对薄弱的学科,那么就可以多用一些时间来预习。而对于自己比较占优势的或者理解度比较高的学科,我们就可以少用些时间。这样按重点来调节,就可以减轻自己的预习负担。
2、对于预习要求一定要明确
预习的流程大致上是了解教材,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印象。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内容来确定,对于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最重要的预习是为了在我们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知道这一节新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有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并且能找出书中描写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单元目标。那么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做课本后面的练习题目。如果不会做,我们可以先记录下来,等老师讲课的时候再认真听讲。预习并不是让我们自学学会某一个知识点,而是为了帮助我们在上新课的时候能够对老师所讲知识点进行当堂消化。
3、预习的时候也要学会边看边做边思考
预习不是一个单独的学习过程,而是把看跟做以及思考相结合。所谓看就是把课文大致的读一遍,然后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多查阅相关资料,借助一些工具书。而做就是在看的过程中,相对于做一些课本后面的练习题目。思考是很关键的环节,就是要把我们所看和所做的内容再去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新的发现。
预习的目的是要对所学的知识有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预习的范围,还有每个人的时间来采取不同方式,不必要纠缠于一定要弄懂难点和难题。预习并不是自学,它的目的不在于精准的掌握细节知识,而是要对整个教材有所熟悉。当老师讲到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就能够明确知道这个知识点在知识结构中处于什么位置,那么就达到预习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