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撕不掉的“乡村教师标签”:一日乡村学校任教,一辈子是乡下教师

【乡村教师低人一等】

近年来,乡村学校“师荒”现象日趋严重,原来教师急着走,新老师招不来;高考志愿填报,公费师范生从前几年的“香饽饽”变成了如今的“冷饼饼”;毕业的公费师范生,有许多宁肯交纳高额违约金也不愿到乡村学校任教……

按理说,当下国家重视乡村教育,各种政策都向乡村倾斜,乡村教师有乡村补贴、有“专属”的基层高级职称,如此优厚待遇,依然引不来人,留不住人,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农村学校条件差、发展空间小、生活不方便外,还有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乡村标签”——一日入职乡村学校,一辈子就是乡村教师,在不少人观念里,乡村教师待遇再高也没有用,仍是低人一等,拿找对象来说,同时教师,无论男女,介绍人一说在乡下教书,对方都会先皱眉头;而更有一些领导人,公开宣称,城里教师教学质量低了或是犯了错误,就调到乡下去……

【撕不掉的“乡村教师”标签】

当下的教师管理体制,是城乡分类管理,也就是说,教师有城里教师和乡下教师之分,二者互不通用。这个区分怎么来的?是由教师新入职时的“分配”——现在叫选岗地方来决定的:

一名教师一入职时“分配”到哪里,他一辈子就会“圈定”在哪里,并就此贴上该地域的标签。如果“分配”到县直学校,就是“城里教师”;如果“分配”到乡村任教,就是乡村教师。

这个“乡村教师”标签一旦贴上,就会跟着一辈子。要想撕下这个标签变身“城里老师”,那是极其不容易的事。

在过去,一名乡下教师要想“变身”城里教师,要靠调动。调动名义上是组织需要,背后实则是“关系”开道——或权或物或其他,没有“关系”,一名教师教学能力再强,城里学校也“不需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里学校学生数量急增,城里学校缺教师,不少地方就从乡下教师中遴选——就是通过笔试、面试等程序将乡下优秀教师选到城里来。这样,“留在”乡下的教师就更不吃香了,用老百姓话说,好教师都被选到城里去了,乡下剩下都是“孬老师”了。

【打破“乡村教师终身制”,构建城乡教师一体化管理体制】

这种“乡村教师终身制”管理体制,不但圈定了乡村教师工作、生活的范围,更给出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上限极顶”,影响着子女的入园、入学教育、关乎着当下乃至退休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乡下教师,不仅仅有着个人“工作环境优差”“待遇多少”“职称高低”的“近虑”,更有着一家人一生幸福和后辈前程的“远忧”……此种情况下,谁愿意到乡下教书,谁甘愿在乡村教一辈子!

所以,平湖一柱以为,要想从根本上破解乡村学校“师荒”难题,唯有打破乡村教师终身制,像公务员一样,揭下教师身上“城市”“乡村”标签,构建城乡教师一体化管理新体制,实行县域教师统一配备,建立起合理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让教师没有了城乡身份之分才是根本。

【城乡教师一体化管理新体制的可行性】

“城乡教师有别”管理体制,是与原来社会发展相适应的。

过去,经济不发达,公路不畅通,交通不方便,个人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以县城为中心,同一个县,最远的乡镇学校要百余里。因此,过去为了上班和生活方便,人们居住、生活范围都是以乡镇为单位

现在,公路畅通,交通方便,私家车已经普及,更有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绝大多数乡村教师都已在城里购房,白天在乡下教学,黑夜回城里居住已成为乡村教师的常态。

如此情况下,就为城乡学校教师一体化配备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可以打破原有“城乡教师有别”管理枷锁,实行“县管校聘”,城乡学校教师统一调配。

时间上,可以按照教师在每所学校服务3—5年期限轮岗;

待遇上,实行谁到乡下谁享受乡村补贴,谁在乡下教学时间长,谁的工资待遇就高;

调配方式上,可以采取组织协调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城乡教师一体化管理新体制的优越性】

首先,实行城乡教师一体化管理,同城教师没有了身份差别,乡下教师没有了“身份标签”,实现了教师地位、尊严上的平等,可以彻底解决乡村学校岗位无人应聘问题,解决公费师范生不愿到乡下教书问题。

其次,实行城乡教师一体化管理,可使有限的教师人数得到最大化利用,避免了过去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教师“分富不均”问题。特别是音体美、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专业性极强的教师,不同学校可以实现“走课共享”,避免了乡村麻雀小学,专业教师“浪费”被迫“转岗”等问题。

再次,城乡教师一体化管理,使城里乡村孩子接受“同师”教育,再无乡村差别,从根本上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共同提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