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毕业季即将到来。6月过后,又将有超过1000万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求职的大浪中。且不说疫情时代下,就业与人才市场的惨淡。高校的逐年扩招下,大学生学历在各家的HR面前,已经失去了含金量,更多比拼是个人综合素质、适应性与工作的胜任能力,心态。
在之前的人力资源相关调查统计里,对于学生毕业后是对工作专业对口与薪酬之间的取舍,做过详尽的调查分析。
站在HR的角度看来,有大量的求职应届生,来面试时抱着相对迷茫的心态,并没有完全清楚,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的工作,与选择一份综合类、低挑战、低薪酬却相对稳定清闲的工作之间,对于个人的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于走向社会化的第一步的大学生们来说,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价值取向决定着对于工作的取舍方向也会有所不同。勇敢果决的学生,喜欢工作有挑战性,愿意主动面对压力和动力,在这样的过程里,一旦适应过后,就会实现快速的成长。而有的人回避挑战,更喜欢压力较低,不需要太高强度与挑战的轻松愉悦的工作。
一、花20多万上大学,毕业应聘前台,月工资2800
近日在大学生毕业就业相关的论坛上,有一个江西赣州大学视觉传达专业,也就是平面设计专业的一位女大学生,po出了自己毕业找到的工作和工资收入。
几年间花了20多万,上完大学,现在却丢下专业,应聘了一家公司前台,每月工资2800元,单休无社保。还有的人会为这个女生感到欣慰,说至少有一份工作,比还在呆着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强。
但更多的人是认为这样的选择,显然并不正确,家里花费了这么多民血与这么多钱,培养女儿成为一名大学生。难道只是为了让孩子去做一份“前台”的工作吗?如果这样何必去上几年大学,高中、职业院校毕业出来,就可以找到工作了,而且还多了几年的工作收入?
更何况,对于在校所学的专业来说,在这样的岗位上几年后,专业荒废了,人也失去更多核心竞争力,到时候才是转身无门。失去所有的主动选择的可能性。
虽然说职业不分高低贵贱,行业岗位也没有等级之分,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首先还是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才,为了让孩子进入大学。
二、大学生重要的是目标与方向,而非安逸与挑战
即使在高校生越来越充斥市场的情况下,虽然大学毕业证的含金量和竞争力正在逐渐弱化,然而,在大学期间依然要为自己找到与建立努力的目标、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找到自己的特长之处,只要基本这样的基础上,才会明确自己老夫未来的人生方向。
只要有了明晰的方向与自己的生涯规则,那即使毕业后,在相对应的领域,先从基层一线,低薪甚至无底薪做起,都是在这个程里,一点一点向自己的目标靠拢,向上在积累沉淀。否则,无目的地找到一个暂时的安逸为主的工作后,人生从此,却正在变得无比艰难。
三、坚持专业对口,三年升技术主管
与这个女生相反的还有另外一个来自福建的男生,毕业于一个普通本科的材料学专业。毕业后来省会城市厦门求职,虽然属于沿海城市也算发达地区,但近几年厦门也面临人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一起去的同学有的等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降低要求,快速进了一些门槛相对较低的美其名曰“市场营销”,其实就是大量招聘销售,地推人员的工作岗位,底薪低,如果口才不错心态撑得住,每月大几千还是能赚到,但这个男生坚持只找专业对口的工作。
直到有一家广东的厂到厦门新设分厂,新招各个岗位的人员,但由于起步阶段,工作等级设得很低,男生应聘成功后,当了新厂技术员,前一年多里,工资的确低得不够生活,但随着对技术的掌握,新厂在当地平顺发展后打开了市场。
第三年开始产量猛增,又批量增员一批包括技术岗在内的员人,男生顺理成章,升成了技术主管。在大学毕业三年里,就成为大学同学中,最先晋升为部门主管的人员,收入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所以有时候,对于自我的认知与选择,心理学家的一句话对此总结为:“选择决定命运”。人生关键节点,选择往左走去清闲安逸,还是往右面对挑战突破与暂时的困难,决定的却也许是大学生的往后10年,甚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