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农村主要有这样两种父母:一种是孩子没上大学就留在家里结婚生子,他们就继续做牛做马地干活,把赚到的钱全部拿来补贴孩子;另一种是儿子上了大学留在城市工作,他们就觉得孩子有本事了,以后可以依靠孩子了,自己终于熬到头了,可以什么也不干了,有时候攀比心理还严重,说谁家孩子每月多少钱、过得有多好,等等。
——以上是一个从农村走到城市里的人的亲身感受。
第一种父母真的挺常见的,这点毋庸置疑吧。他们自己不一定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甚至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家庭教育”这个词儿,但他们愿意为孩子无私地付出一切,不管孩子有没有考上大学,最后在哪里工作在哪里成家,他们都愿意为孩子操劳了一辈子,也不想让孩子担心。他们就是那种特别典型的勤劳又朴实的劳动人民。
第二种父母似乎不多,不过很多网友说其实还比较普遍,他们耳闻目睹或者亲身经历过。
一个女生说,她大学时男友的家里就是这样的。当时他们还没有毕业,男生的父亲可能觉得儿子要工作了,可以指望儿子了,家里积蓄本来不多,这位还不到50岁的父亲就花了一大笔钱为自己买了一辆车,准备颐养天年了。
一个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的男生也有类似的经历。他说,他常年在外没日没夜地加班打拼,物质生活方面也确实还不错,他给自己买了一套房,也给父母在老家买了一套。他父亲不赚钱,日子却过得优哉游哉,整天还穿得花里胡哨,总喜欢穿个法拉利车标的衣服,别提多惬意了。他劝父亲过日子要踏实些,结果父亲反过来却让儿子以后给自己买辆法拉利开开,直接把儿子气得说不出话了。
一个大学女老师表示深有同感。
她和老公都是研究生,两人都来自湖北农村,现在都在广州工作。女方的父母一生勤勤恳恳,靠种田自给自足,而男方的父母在50多岁的时候就不做事了,钱不够用了就找儿子要,花钱还大手大脚,还到处炫耀说“我媳妇是大学老师,我儿子在通信公司”。
其实,这小夫妻俩平时生活比较节俭,他们在广州买了房,完全靠自己付了首付,每个月要还房贷。儿子出生后,男方父母来帮忙,老父亲每天要抽好烟喝好酒,老母亲不是名牌不穿,家里开销一下子多了好多。他们让两位老人花钱节约点,结果人家却说:我们供你读大学,你养我们怎么了?最后,两公婆也不带孙子了,回老家继续躺平去了。
不是亲耳听到,还真很难相信有这样的父母。这样的父母,不只农村有,也不只湖北有,城市里也有,别的省也肯定有。
我们把成年后一直依赖父母的子女称为“啃老族”,把那种在后半生完全寄希望子女的父母叫“啃嫩族”,他们一心想着依赖子女,甚至在40多岁时就开始拒绝工作、劳动和赚钱,他们这样做应该主要出于“自私”的心理。当然,真正的“啃嫩族”肯定很少。
如果家里真有这么一个长辈,哪怕他们并没有完全依赖子女,他们只是体会不到子女在外打拼的艰辛,只是偶尔说说孩子赚得不如别人多,只是有过那么几次让孩子给自己钱买吃的喝的用的,那么,子女也够糟心的了。这点,通过网友们讲述时的语气和用词就可以看出。
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感恩和孝敬养育了自己的父母也是每个子女应该做的,这与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没什么关系;反过来,父母也应该体谅子女的不易。
现在年轻一辈的人,大多生活在竞争力很大的环境里,压力普遍比较大,身上的负担也比较重,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在社会上可能更加艰难。再说,真正为子女的人生着想的父母,不该总想着让他们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很庆幸自己有一对总是牵挂着我们的父母,他们一生勤劳,一直善良,他们不富裕,他们没什么文化,但他们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