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体制内的“大龄女青年”, 是怎么被“剩下”的?

据相关媒体报道,中西部等偏远地区的县域体制内有大量的大龄未婚女性,尤其是在一些地区,教育系统的大龄未婚女老师居多。众所周知,对于考编是有学历要求的,不少编制内的工作者都具有一定的文凭,有些学历还不低。这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的都市中的“剩女”决然不同。

那么,是什么让体制内的女性“剩下”了?

有网友说是因为体制内的女性过于优秀,但是也有网友说是因为一些偏远地区的县域缺乏非常优秀的男生。对于非本地的“体制内剩女”,有些女性很务实,会嫁给当地“土著”,其中不乏没有编制,甚至学历与自己差异较大的男性。当然,这些男性家庭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好,只是男性文化程度可能并不高。

不过,对于多数“剩余”来说,她们有自己的择偶观,保持着“宁缺毋滥”的心态。

从剩女的分布来看,除了机关事业单位之外,一些地区女教师成为了县域剩余的主体。实际上,女教师有着稳定的收入,有寒暑假期,并且对下一代教育存在一定的优势,可以说是一些男性理想的另一半,是婚姻市场上的优质资源,本应该成为“抢手资源”。然而,女教师现实婚姻情况却截然相反。究其原因,可能与女教师的婚姻观有着很大关系以及学校女教师人数相对较多有关。

面对女多男少的局面,的确也成为女教师择偶的难点。

对于其他一些有编制的女性,可能择偶的标准,至少也应该是“体制内”的男性,亦或是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的男性。

显然,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男性毕竟是少数,而且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男性,可能会选择更好的城市生活,未必会回到“老家”,毕竟一些人认为男孩子应该去外面闯一闯。除此之外,体制内的男性也是非常有限,毕竟“编制”也不会无限增加。

那么,“编制内的剩女”到底该何去何从?

从我国人口增长来看,想要提高人口数量,必然需要减少未婚男女的数量,毕竟建立家庭,才是教育子女的开始。对于女教师的婚姻困境,可能需要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校教师男女的比例,适当地改变教师队伍“女多男少”的局面。

当然,对于相关部门,也会遇到一定的问题,毕竟男性追求更高的工资,需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这与女性不用太追求较高工资有着很大区别,而就是男女身上的家庭责任不同,导致了大量“优秀男性”很少进入教师队伍,尤其是偏远地区、工资低的地区。

除此之外,女教师与男教师竞争教师岗位,往往女教师更具有优势,似乎更善于“教育”。

至于其他“体制内的剩女”因为工作性质,她们生活的圈子有限,甚至还受到一定的约束,这也导致认识“男性”的范围相对有限。

另外,体制内的女性,尤其是在基层的女性,往往能力非常强悍,也并非一般男性可以“驾驭”,往往这些女性很不愿意找一个比自己能力差的男性,而这也可能从侧面反映了一些地区优质男生的缺乏。

当然,可能有些网友会说,这些“体制内的剩女”还是太“现实”。然而,对于成年人,无论男女都希望碰到“爱情”,可是“爱情”是稀缺的资源,因此多数人更多希望找到一个合得来的人结婚,这或许与是否“现实”无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