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经营思路,主要围绕一个点产生,那就是招生。只要能够招到学生,机构就能存活下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很多投资人盲目入行创业。
而双减政策推进到如今,招生治百病、流水解千愁的思路,已然失效。
就目前所发布的政策走向来看,接下去会越来越难。
个人看法是,机构流水进不来的现状,基本上很难有改观。
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双减政策的原因,机构跑路、学校施压、经济萧条,所有问题叠加在一起,无一不是在教会家长要看紧自己口袋。
所以,据部分朋友反馈,从今年8月份开始,就已经发现流水进来越来越难。
这种难,不仅限于学科,而是所有培训项目都如此。
这种状态下,如果还抱着过往经营思路,单纯指望招生解忧的话,可能迎来的会是大大的失望和追加投资,抑或是关门、跑路……
当下更应该思考的首要事情是大力降本,只有将每个月运营成本降下去了,才能逐步降低前端招生压力。
这个话题不需要做过多解释,投资总额越高,日常经营成本越高,对应流水和耗课也要越多。
当下流水进来很难的情况下,最能改观机构经营现状的方法,一定是从降本开始。成本降下去之后,对应的招生人数会降低,同时对于企业主运营能力要求会降低。
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很清楚自己到底要先做什么事情。
其次是加速耗课,这件事情实际上就是在一点点拆掉长期背在身上的雷。可以毫不避讳地说,大部分机构都已经或者接近花掉了未耗课费用。
而剩余课时还有一大堆,这都是潜在退费风险。我们常常强调,机构经营中,凡肉眼可见,都是迷惑心智的。
曾几何时,我们做梦都想不到,教育行业会突然之间被一纸文件掐断流水。过往觉得很难碰到的困局,在今年成为现实。
很多机构企业主被反手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或许也是我们未曾想过的创业风险变量。
流水进不来已成事实,成本降下去必然推进,另外,由于过往收取的学费用作经营了,所以要想平稳落地,就必须在可控成本内,完成更多耗课。
这也是在跟政策赛跑!一旦政策全部落地,留给机构的基本上只剩下追加投资和关门退费。
通过加速耗课,降低未来可能发生的退费风险,这一步势在必行。无论你做什么项目,都是如此。趁着政策窗口期,赶快拆雷。
最后是继续招生,只要政策未完全明确,招生依旧可持续。
生可以继续招,但切莫跟之前一样,单线思维的按着老方法来看待当下机构经营。所有收取来的学费,千万要克制住自己,耗课后,才能动用这部分资金。
如果没有办法做到的话,个人看法是及早退出,及时止损。
我们头脑中始终要有的一根弦是:招生就是负债!耗课才是实际收益。
当然,不止是当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机构长期存在的根本指导思想一定要遵循:严控成本的核心运营思路。如果不知如何降低运营成本,也要考虑及时止损退出。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业内人明确感知到:过往轻松赚钱、快速扩张的教育行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接下来是否会迎来一个崭新时代,还无从所知……
在崭新时代到来之前,一切还得继续。我们能够看清的方向是,未来的教育行业,不存在凭运气赚钱,同时赚钱也会越来越难。
但始终有一点不变,只要还有教育机构存在,只要还想继续在这个行业赚取利润,必然离不开的,一定是精细化数据管理。当然,唯一能救机构的,也只有精细化数据管理。
精细化数据管理到底是什么?之前有专门写文章详细阐述过。这里深学邦刘一一也再总结一下:
从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出发,机构流水上不去,大部分人会默认为是招生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看待。
首先:机构运营是否有超过3个月?如果超过3个月招不来学生,那我们就要重点去考虑招生的问题
然后,如果运营了半年或者一年招不来学生,要去分析的一定是教学和服务。
确定了是否是市场招生问题以后,我们又得分解招生的动作,比如:影响流水收入的几个要素,一是资源量,二是上门量,三是签约量,具体是哪个板块出了问题,再去针对性的解决。而不是笼统的概括为“招生问题”。
如果确定了是教学和服务的问题,那么就得去反思教学体系和服务体系了,先把这两块解决了,才可以再去解决招生问题。
很多时候,开设一家机构,运营者头脑必须要非常的清晰,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尤其是在教育机构越来越难做的今天,如果还是按常规思路去做机构的话,一定是越来越难。
当下的机构运营已经从语文题转化为数学题了,靠感情色彩,靠个人主观意识,靠人口红利开机构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阶段机构需要做的除了不断的扩大招生以外,更需要知道如何优化内部结构,包括:成本结构、人力结构、产品结构等。
通过对各个维度的数据测算,为机构老板每一个决策找到依据。同时,运用数据来重构教育机构企业主的运营安全感,是极其重要的运营认知!
另外,教育机构精细化数据管理,事实上对于教育行业来讲,是一种接下去必然普及的管理方式。它不是一个框架,而是一种思维!
当然,在建构精细化数据管理框架的过程中,还有几点需要提醒大家:
1.每家机构的数据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建议去参考别家的数据,因为这是个大坑;
2. 管理框架只是数据化管理最粗浅的内容,基本上是只具备扫盲的作用;
3. 除了管理框架以外,还有配套表单,用来辅助框架落地的;
4.说得直白一点,数据化管理能够实施的第一步是把所有岗位的工作全部量化,通过相应的量化数据,找出核心指标用作考核标准;
5. 将考核标准与薪酬、晋升结合在一起,同时需要经过大量数据计算,确保成本可控,激励可行;
6. 整套体系设计过程中,最难的是找到各个维度参考标准,比如,签约转化率、上门率、成本占比、利润率等;
7. 第二个难点在于通过对成本的管控,来确保年度经营利润要求,这就需要对薪酬结构进行设计,对提成、课时费发放标准进行测算;
8. 第三个难点是最低开班人数的界定,很多机构之所以每个时段都开班了,但依旧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利润,十有八九是因为没有控制住损班;
9. 再次提醒:任何一家机构的数据化框架和量化指标,以及薪酬、考核机制都不建议去参考。每家机构流水、利润要求不一样,体系中的所有数据都是不一样。千万别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10. 最后,机构老板要想不焦虑地运营、赚钱,必须要引入精细化数据管理,因为只有把这种管理思维掌握了以后,才能够真正找到自己的安全感。
你的安全感不是在于每个人做个多少事,而是在于每个人产出了多少核心指标。
为什么深学邦精细化数据管理体系搭建服务不做销售,但可以不断提价!
本质上,这是一个不好标准化的产品,所有事情都必须借助行业高精尖的智力来完成,而目前市场上具备精细化数据运营规划能力的企业和个人不多。因此,这是一款卖方市场的产品!
另外,教育行业发展阶段还没有到人人都能理解精细化运营的时代。所以,懂的人不需要解释就合作了;不懂的人即使解释再多都认为你在忽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抬高门槛来回报持续观望的人。
通过上面的内容,或许你也已经发现了,精细化数据管理,不是单点思维,而是基于企业主经营利润要求的系列数据建模和成本把控方法,最终附以各个模块的工作执行,完成机构经营的市场商业规则闭环建立。
理解起来有点难,但没关系,终究我们会见面……(刘一一,“深学邦”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