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作文竞赛“抄”成第一名, 语文老师夸赞, 作文要注意3抄2不抄

侄女在学校组织的小学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名,激动地回家报喜。哥哥也很高兴,让她总结经验,戒骄戒躁,将好成绩保持住。

侄女却不以为然,说写作文并不难,抄就可以了。

哥哥大为惊讶,作文竞赛“抄”成第一名?学校知道吗?后果严不严重?

尽管侄女向她爸爸百般解释,但无比担心的哥哥,还是带着娃去找了语文老师。

没想到,语文老师却当着孩子的面,大肆夸赞,说作文“抄”得好。看着哥哥一脸震惊的样子,老师解释说,这种抄,不是抄袭,而是有条件有智慧地“抄”,并且做到“3抄2不抄”。

一:作文要注意“2不抄”

①不抄别人的经历

老师说,如果把别人的经历,抄进自己的作文里,那就真的是“抄袭”了。

这个我也赞同。记得有一次写作文《我的父亲》,当时我就犯了难,我爸爸每天种地早出晚归,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写啊!

于是写作文就像是闭着眼睛走夜路,没几步就撞了墙。

我去问我妈,她没读过什么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去借了一本作文书,让我看了以后学着写。于是,我就大大方方地“抄”了一篇——爸爸下雨天背着我去看病。

没想到,老师在点评时说,那天班上有5个同学下雨天被爸爸背着去看病。我们5个人也就“一战成名”,这事让我记到如今。

孩子写作文时,如果一股脑把人家的事抄到自己的作文里来,很容易就被老师看出来是咋回事。孩子一旦受打击,形成畏难情绪,以后再写作文,下意识就会退缩。这样的情况,作文难有进展。

②不抄明显与自身不符的句子

明显与自身不符的句子,就是指如果你是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却像大学论文,那就明显太不符合孩子的认知了。老师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比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在读书时,作文里就写了一句“空气受热而上升,他处空气来补其缺,遂流动而成风。”

这话虽然得到了老师的赞扬,他自己却很不是滋味。因为那时候他才十岁,明显写不出这样的句子,他感觉很羞愧。

学生写出高水平的文章,老师当然会很开心。但如果文章整体一般,有些段落却明显超出自身水平,那它们就像沙海里的珍珠,一眼就能被看出来。

有些老师为了不伤孩子的自尊,觉得孩子多背一些这种句子也挺好,就当众表扬一番。而有些老师,则会质问学生是否抄袭。

这种不协调的作文,在考试时,也很难拿高分。

二:作文要做到哪3抄呢?

说完了不抄的部分,语文老师开始敲重点,说让孩子“抄”,并不是真的去把别人的作文抄成自己的,而是要懂得通过“摘抄”来积累知识。

①摘抄名人名言

如果能在作文中引用名人名句,那文章的格调立马就能得到提高。因为经典的名言,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关键处还能升华主旨。

所以说,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摘抄名人名句的习惯。

只是怎么摘抄名人名言,也是要掌握方法的。因为如果只摘抄了不会用,那就相当于白做了。

我侄女很喜欢翻阅作文书,当时她也只是摘抄了其中的名言名句,然后在作文里瞎用。

后来老师指导她说,引用名人名言,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在合适的语境下用。所以摘抄名人名言时,可以将原文中的语境稍微备注一下,并且分好类。下次翻开摘抄本,一下就知道自己的作文里能用哪些句子。

后来我侄女就重新整理摘抄本。比如这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放在“知识”一类,并且备注说,描写爷爷知识渊博,下次写人时也可以引用。

②摘抄好词好句

名人名言可以直接引用,但好词好句却不可通篇照搬,而需要自己开动脑筋进行改写。

比如侄女摘抄的好句“白云仿佛被太阳晒化了似的”“几声清脆悦耳的鸟叫声伴随花的清香,恬静温柔地飘来”。

她如果在写景时,照搬这样的句子,难免就有点像“抄”了。但她的作文里写了一句“白云像被太阳晒化了的棉花糖,星星点点地缀在了蓝天里”,被老师当众表扬。

这样的好句摘抄多了,孩子自然就有灵感,然后在大脑里构造许多美好的意象。他写作文时,这些意象就如流水般潺潺而出了。

③摘抄文章结构

很多孩子写作文,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磨磨蹭蹭不愿意写;写了半天一看,上面还只有个题目,而笔头都快给咬完了;作文写完了,却牛头不对马嘴,前后文完全不搭边;句子不通顺,或者直接记流水账。

家长面对这样的情景,很是头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说,她会要求班上的孩子摘抄优秀文章的结构。

我侄女就有一个习惯,她摘抄时,会连文章的结构一并记下来。

在读文章时候,会自己画出思维导图。一篇好的文章,它的结构一定是能经得起推敲的。

下次再写类似的议论类型文章,孩子也可以列相似的框架,不至于提笔写不下去。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