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人)共买物,(每)人出八(钱),盈(余)三钱;人出七(钱),不足四(钱),问人数、物价各几何?答曰:七人,物价53(钱)——《九章算术》。
这道题很简单,只是通过交错相乘就可以得出答案。或许你想不到古人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要学习数学吧,古人的学习压力一点都不比现代人少。
数学是基本学科,从小学起我们就要学习,从小学到大学,每个人都在吐槽数学怎么会这么难啊!什么线性方程、微积分、勾股定理太复杂,其实数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只要找准方法就简单了,或许还能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数学天才陈景润就找到了。
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一户普通的职员家庭,家中有四个孩子,陈景润排行第三,父亲收入微薄,家中揭不开锅的日子也有不少,哥哥姐姐都没有读过书,小陈景润渴望读书。
他母亲不愿让孩子吃苦,又起早贪黑起来给大户人家缝制衣服多赚取一份收入,也将陈景润送入了村里面的学堂,陈景润十分聪明,学知识相当快,年年都是班级前列,特别是数学一直都是第一,读书没几年,陈景润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天才。
进入福州英华中学出时,陈景润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沈元老师,他是一位数学老师兼陈景润的班主任,在一堂课上,他突然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的一个未解问题,人们把它比作皇冠上的明珠,你们应该把它摘下来!
哥德巴赫猜想是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写信时提出的一个猜想:任意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即:n为偶数,且大于5,n=2+(n-2)。当n为奇数,n=3+(n-3),n-3也是偶数(现今猜想为a+b)。
哥德巴赫无法证明这个猜想,于是写信给大数学欧拉,希望他能够证明,欧拉觉得这个猜想非常有意思,然而一直到死都没能证明,这个猜想成为了大数学家穷极一生都想要破解的难题。
陈景润也是一样,高三毕业之后,就读于厦门大学数理系,毕业后在北京第四中学教书,1954年回到厦门大学担任资料员,他也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将自己关在屋里里面,证明了一张又一张纸,堆积起了一个麻袋又一个麻袋,证明了近20年,1973年他发表了《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也就是1+2。
陈景润的理论发表之后,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是可证的,这意味这个猜想不再是难以攻克的难题,作为先驱者,陈景润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近20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陈景润成为了全国青少年的学习榜样,不过亲戚朋友却有些担心,他们担心的自然是他婚姻,陈景润都已经40岁了,还没有处对象。
陈景润倒是不担心,1977年,陈景润因病住进了309医院,当时由昆从军区刚调入医院进修,此时的由昆不过才26岁,青春靓丽,陈景润一眼就相中了这位悉心照顾他的女孩,但是陈景润没有接触过女性,也不会说什么浪漫的话,表白的时候,急得满脸通红。
由昆问他:你是大数学家,有好多人崇拜你,为什么偏偏选中我?
陈景润说:我想过了,如果你不同意,我这一辈子就不结婚了。
一般来讲肯定要说一说女孩的优点,别人才好接受,陈景润还真不会“说话”,不过由昆照顾了他这么久,也知道他的脾气,她没有立刻答应,在组织的帮助下,由昆打算先相处一段时间。
两人在这段爱情当中长跑了3年,1980年47岁的陈景润和29岁的由昆终于修成正果,两人养育了唯一的儿子陈由伟,陈景润去世时,陈由伟才十五十六岁,失去父亲的打击可想而知。
陈由伟很努力的读书,不想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先是读了文科,后来在加拿大读了商务,最终还是选择了应有数学,一开始他是不想笼罩在父亲的光环里,才选择其余的路,最后才发现自己也喜欢数学,不过他没有从事攻读数学,而是开了一家医疗医院,或许是因为父亲的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