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态度。父母对学习不重视,整个家庭没有学习氛围,孩子即便很聪明,也不一定能取得多大的学业成就。
1)
齐老师是从教二十多年的初中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他提到曾经带过的两个学生,都比较聪明,刚开始学习成绩差不多,但因为家庭环境不一样,一个学生成绩稳中有升,后来中考考上了省示范高中;一个学生进入初二后成绩直线下滑,中考连普高线都没有上,只能上职高。
考上省示范高中的学生,父母一直重视他的学习,平时下班回家,要么陪在孩子身边看书,要么辅导孩子,给孩子答疑;而进入职高的那个学生,父亲长期在外跟朋友吃吃喝喝,母亲在家要么看电视、刷视频,要么约朋友做指甲,做饭打扫卫生这种事,基本都是老人帮忙。
一个重视孩子的学习,且做了很好的示范;一个对孩子的学业不闻不问,还天天施加不好的影响,这两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不一样。
当然,我们承认,有些孩子自制力很强,几乎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可是,这样的孩子太少了,不具有普遍性。对大多数孩子来讲,要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得到父母的“加持”。
2)
看到很多有资质的孩子,因为没有得到科学引导,最后变得平庸甚至一塌糊涂,齐老师颇为伤感。他直言:这3类学生原本很有前途,但有不少被家长耽误了。
第一类:学习不太用心,但成绩中上等
学习成绩中上等,但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的学生,一般智商都不差,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靠自己的脑子。
这类学生在小学阶段或初中低年级阶段,是可以保持一定学业优势的。不过在初二这个转折点,他们很容易丢掉优势,成绩也会下滑。
用心的家长,会一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引导孩子,教育孩子;不用心的家长,不仅不关注孩子的学业,还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找各种借口。比如有些家长讲:“孩子能不能成才要靠自己,靠家长的都没有出息”。
如果父母给孩子灌输的都是负面的东西,本身学习态度就不太端正的孩子,学习态度会变得更不端正。而如果父母坚持正面引导,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就会慢慢得到纠正,最终产生质的变化。
第二类:成绩不好,但与同学相处融洽,情商很高
有些孩子成绩不好,却是社交好手,既能跟同学处好关系,又能跟老师处好关系,他们有很高的情商。
情商高、成绩不好的学生,未来可能成不了知识领域的专家,却完全可以成为商场、职场的“弄潮儿”。他们不仅能团结同事,也能从上级那里获得支持,很容易成为团队的“中心人物”。
齐老师举了个例子,说他早年间带过的一个男生小章,成绩不太好,不过为人处世很有一套,说话好听又不让其他人反感,后来虽然没有考上什么好高中,也没有考上什么好大学,但大学毕业后跟几个人合伙办公司,业务发展得很好,赚了不少钱,现在算是那一届学生中最成功的学生之一。
不过,并非每个人都跟小章一样幸运。小章的父母没有给他什么压力,父母知道他在知识性内容的学习方面,能力就那么多,因此看得比较开,只是要求他在正道上好好干。而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总是把眼光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些家长经常以“成绩不好”为由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本来情商很高的孩子失去了自信,也找不到自己的成长方向,最后一无是处。
第三类:对“主科”不感兴趣,但对某个“副科”领域非常有兴趣
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会毁了孩子;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也可能会毁了孩子。尤其是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主科”成绩,忽视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把孩子一步步推向痛苦的深渊。
有些孩子,对“主科”就是不感兴趣,可是对某个“副科”领域非常有兴趣。这种情况下,家长就不要硬逼他学“主科”,鼓励孩子好好发展自己的兴趣,然后把“主科”成绩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就可以了。
现在是多元化社会,学好“语数英、理化生”固然不错,但学不好也没什么关系,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一样能获得较高的收入,收获别人的敬意。
教育孩子,是技术,更是艺术,家长既要花时间和精力,也要动脑子思考,与时俱进。唯如此才能将孩子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让孩子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今日话题: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有什么诀窍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