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甲大学毕业了,刚找到工作,一个月工资才两千多,还不如某某乙不上学的挣的工资多呢,某某乙在工地上一个月差不多挣一万,这学不是白上了吗?类似的“上学无用论”充斥着当今社会。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比较迷茫,上学真的不管用了吗?后来看了张雪峰老师的一个视频,瞬间点醒了我。
首先,上学不能和挣钱直接划等号。提出“读书无用论”的人,最根本的错误在于没有弄清楚学习的目的。上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上学的目的主要有: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养和内涵。除了通过上学外,还有其他渠道也能够获取知识和技能,但素养和内涵大多只能够通过读书上学来获得。“书到用时方恨少”,否则在关键的时候你可能连一句美好的话都说不上来,只能像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说“俺也一样”。
其次,出现了“幸存者偏差”。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出现幸存者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未幸存者已无法发声。在这里同样适用:当出现一个没有上学却事业有成的人时,人们往往习惯拿他和其他上学但事业成就不如他的人对比,造成了“上学无用论”的假象。其实这里面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成才比例!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100个不上学的人,可能只有10个事业成就比较好;100个上学的人,可能只有10个事业成就不太好。单纯的拿最好的和最坏的对比,没有任何意义。
最后,忽视了提升空间。刚出校园的大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实践经验十分缺乏,到工作岗位上一般从事比较基本的工作,工资确实不高。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将学习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后,其技能提升会非常迅速,也会获得薪酬的提升或职务的晋升,且以后的提升空间也比较大。某某甲刚毕业的时候工资两千多,十年后可能工资已经两万多了,而某某乙可能还是原来的工资。同时,就像张雪峰老师讲的那样,你看什么样的企业去985学校招聘,什么样的企业去一般高校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