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教材圈子: 富裕的戏子沉默, 普通的家庭追责, 热榜话题消失了

文/江湖独白专栏

教材事件已经持续一星期,不少人加入到对教材的纠错环节,试图将潜藏在儿童读物之中的问题找出来,看到齐心协力的家长将一个个问题找出来,再次证明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重视。

自从教材事件曝光之后,从插图到多个儿童读物,一点点被人扒出有问题的片段,作为参与者,我看到了两个极端,这也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对谁错?

在漫长的等待之中,等到了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为温儒敏对于此事的看法:没有“夹带私货”,主动选材,多方层层把关、二三十轮审查,不可能一个人说了算。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家长心中的宝贝。

伟人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话语权!”从一开始我就认为最有发言权的便是孩子的父母,孩子学习教材之后的成绩是否提升?

温儒敏教授是什么人?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没听过,事实上学生们读的语文书全都是由他做最后的把关,里面的内容构成、教学板块、背诵内容……都由他决定,这也成为大多数人质疑他的最大原因。

2021年5月,陕师大教授程世和曾给语文改版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写过一封质疑信,在信中写:“将原先的14篇背诵古诗文改为现在的72篇,我想问问改版主编们能背下来吗?”

眼见语文教材被家长大量纠错,他再次说出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但不要炒作,这是2019年8月27日的光明网报道,也解开了我心中一个疑惑,难怪此前就没有对相关教材的质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被家长大量纠错的小学语文课本,面临着外国典故太多、中国人物减少和擦边内容的出现,是否考虑到孩子在塑造三观上的问题?

关注此事的人会发现,尽管毒教材的热度很火热,可是为此发声的精英人士寥寥无几,连质疑声最大的吴勇都没有对此作出回应,有人说他刚从汕头大学离开,去往另一所大学任教,不知道是真是假?

这种场景如同两个成年人要为彼此的立场好好打一架,一方摩拳擦掌,另外一方不以为意,让局外人看到了弹棉花的艺术,要是我在别人质疑我的时候能有这样的坦然就好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主,如何塑造孩子的三观是每个家长的希望,也是此事不断发酵的原因,在教育局成立调查组,说出要严惩相关人士的时候,相关视频在逐步降温,线上多个平台已经开始将此事常态化,热榜话题消失了,让人心中莫名有点心慌。

中国家庭与其他国家不同,养儿一百天,长忧九十九,可以说很多人吃苦耐劳都是为了孩子。与享受先富的那一批人不同,我身边大多都是头疼孩子的教育,不听话和物质生活差,让孩子本身就需要承担更多的磨炼,教材更好地帮助我们去影响孩子,可是却在这里出现问题。

让我想起一句话,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富裕的戏子大多无情。

一个普通人都知道这些有问题,可是它足足影响了九年,最早的一批人已经上大学从事工作了,从13年改版后,抑郁和跳楼的事件频发,男女对立和地域黑,是否根源就在于此?

浙江日报的一篇《理一理:教材是国家主权的无形边界》便指出了教材出现问题的严重性,一次又一次的他国惨痛教训证明基础教育出现问题,未来的二十年里一定会影响深远。

在家长努力纠错的行为上,有人认为是上纲上线,有人认为是维护孩子三观,正如我刚才所说,好好地较量一番就行,根据现有的小学书籍标准来定输赢,回头一想拍板定案是精英人士。

与享受先进教育的那一批人不同,我身边大多都是头疼孩子的教育,不听话和物质生活差,让孩子本身就需要承担更多的磨炼,为了更好地保证孩子的生活,家长放下所有努力奋斗,忽视了孩子的教育。

为教材书纠错14年的彭帮

在网上流传圈子的说法,做任何事都有圈子,作者有作者圈,文人有文人圈,生意有生意圈,前面还有作者提醒我,教材话题慎入,可是我睡不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这是一个蹭热度的好时候。

事实上现在反感号召的大部分都是普通家庭,他们对于孩子的未来依靠学校的教育,这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衷,但是没有看到多少明星发声,他们都在干什么?

之前有个油腻男以一个动作火遍全网,明星争相模仿,当到了真要动刀动枪维护群体利益时,他们大多都选择沉默。

于是标题便出来了,教材圈子:精英在沉默,普通家长在追责,结果如何,敬请期待,我对于他们的沉默百思不得其解,连月光都躲起来不说话了。

想起觉醒年代的一句话,陈独秀说:“中国之所以这么窝囊,就是因为郭心刚太少,胡适之太多”。

文采不佳的我在讲道理方面确实要差过很多人,我也相信很多人对此事的关注源于对孩子的重视,朗朗乾坤之下,任何危害孩子教育的人总会被历史记住,愿世界和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