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孩子娱乐方面的项目, 西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导语:很多家长朋友对国家孩子教育产生过疑惑,我们国家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努力学习,努力提高,中国学生从小就被浓厚的学习氛围所包围,在压力的驱使下,没有人会在激烈的竞争面前选择安逸,因为考试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如果你不按照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答案去做,那肯定是错的,以至于学生不去研究为什么,这就成了一种学习习惯,而西方国家的一个思路就是研究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是一种习惯,这样我们才能创新,中国学校教育理念与西方相比存在的不同的主要问题,关于孩子教育几点看法推荐给大家

1、知识的传授方式不同

国内学校教育,因祖国地大物博,孩子也个性不一,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国家采取的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方式,给大部分孩子传授知识,而国外,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和体验,国内学校一周的课程只需要十分钟就可以完成,因为进步快,课程里教的知识点很多,但是我们的进步快是有代价的,就是省略了动手制作的全过程,所以我们的学生不会像国外学生一样品尝成功或者经历失败;国外教育对知识的传授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去体验,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按照书上的程序去做,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材料的性质是否符合试验要求,具体操作细节是否存在误差,在这样的自救过程中,学生必须思考,选择,寻找失败的原因,克服各种困难,学来的道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抽象定义,而是掺杂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的生活道理,

2、教育注重点不同

国内教育更注重的是共性的培养而非个性的张扬,这点是与国外非常明显的区分,如果需要创新的话,创新的核心特征是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建立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强调共性而非个性,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灌输个人服从集体的社会观念,要求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与每个人保持一致。班级和学校是集体的物质载体,个人在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制度约束下学会压抑自己,集体主义在消灭个人主义的同时,也消灭了一些个性很强的创造性人格特质,体现在教学上,学校规定了统一的教学时间表,学生被动适应老师。学得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就要“等”,强迫自己继续听课堂上已经听懂的内容。同时,学得慢、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在统一教学进度的要求下,不得不“赶”,而“赶”得很吃力的学生,往往会失去娱乐甚至休息的时间,总之,我们的学校教育忽视了个体差异的存在,用一个尺码的鞋子给所有学生穿。于是,有的人不得不穿小脚大鞋,有的人不得不削足适履,体现在考试中,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区,一个市采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一张试卷,考试形式比较简单,就是闭卷笔试方式,在学校的统一标准下,学生被剥夺了合理有效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同时好奇心、新鲜感、自发的学习动力也会随之消失,所以我们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最薄弱的一点就是缺乏创新意识,

3、教育管理不同

国内的教育管理主要体现2个方面:1、权威管理,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东方教育崇尚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级管理中,把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教育学生的出发点,忽视了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学生的方式上,习惯于道德说教和批判,而不习惯于坦诚协商;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以单讲为主,师生都不习惯一起讨论和回答问题,国家的传统教育是“严师出高徒”,“严”是国家教师管理学生的突出特点,而教师的强势权威和学生的强势服从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师生关系的突出特点,权威管理因为适合应试教育,所以符合当前教育的现实需求,应试教育需要挖掘学生学习知识的潜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或记忆尽可能多的信息,来自权威的强大压力可以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排除一切杂念,以爆发力达到短时记忆的最佳效果,但学生也难以形成既有民主精神、平等意识,又有自我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存在依赖性强、选择能力低、缺乏客观判断的发展趋势,使个体无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或他人,这些缺陷最终限制了个体的独立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开发, 2、管教过度:满堂灌是我国课堂教学的传统特色,课堂是教师的论坛而不是学生的论坛,其根源在于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把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创造性主体,而只是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应该先举手,即学生是否有机会发言取决于老师的允许,说话不举手是违反课堂纪律的。所以,恰恰是在孩子有勇气表达意见的时候,压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也正是在他们最有可能培养自我表达能力的时候,限制了他们的表达机会,

4、教育认知升级

国家每年对教育体系都有一定的升级,主要表现下面几点:1.树立新的知识观,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发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其中对知识的形式进行了新的定义。知识可以指四类:知道是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why),知道怎么做(know-how),知道谁有知识(know-who)。知识的这种四分类所表达的意思是,知识可以分为四个基本领域:一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属于描述事实的知识;二是关于“为什么”的知识,属于探索自然和社会现象基本原理的知识;三是“怎么做”的知识,属于操作、实验、技能的知识;第四,关于“从哪里来”的知识,属于寻找信息的知识,是知识的来源。前两种知识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后两种知识则是我们教育中缺乏的教育内容,新的知识观警告我们,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值得特别强调。学校和社会都要改变重知识积累,轻知识应用的观念。哲学家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知识越多越好吗?知识是力量的基础,但如果我们只储存它,我们就不会有任何力量。如果知识真的要成为无穷动力的源泉,就必须追求知识的应用和理论的创新。知识的积累只是一堆散沙,知识的创造性应用使其具有无穷的力量。2、教育的重点应从传授现成知识转向培养学习和吸收能力,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学校的教学制度要灵活,比如对同一门课程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进度;班级设置不要太死板,可以自由流动;还可以考虑为每个年级的所有学生设立跳级降级制度,包括允许单科跳级降级。即使在同一个班级,也应该让已经理解了该课的学生去读其他的书,甚至出去玩。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说,学校的作业要适时适度,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能力分不同的层次,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形式和工作量,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作业。评价学生时,要结合考试成绩和年级评语。即使只通过考试进行评价,也要采用多种考试形式,如笔试、操作考试、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等,3、营造学校教育环境,陶行知老师说过,“创造的最好条件是和谐的氛围”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自由和放松,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所谓“严而敬”,不必恭敬,千百年来,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严重阻碍了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老师严格”几乎成了不变的真理,合作小组学习研究的氛围就这样被无端破坏了,教师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有崇高的地位,但同时也要做他们的朋友,至于课堂制度,要真正改变学校教育中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局面,这些年来,虽然国家一再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启发式教学,但是观察整个社会的课堂教学面貌,基本上还是维持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虽然时不时有新教法的实验,但数量少,影响小,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老师提问后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耐心等待答案。尤其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励他们寻找答案,如果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答案,教师必须提供观察机会,如果自己能得到答案,老师一定要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试一试,找到问题的答案。所以,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课堂教学的面貌,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应该做出政策规定,保证学生提问和自学的时间,这个时间比例的分配,在不同年级要区别对待,同时,不同学科也要把握好师生活动时间的比例,

个人感悟:各位家长朋友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非常的有个性,又愿意为自己的个性付出的话,家长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把孩子送国外读书,孩子长大后可以在国外有个性的发展,如果孩子很习惯国内的教育方式,就可以在国家的教育体制下正常的发展,孩子长大后在国内发展也是很好的选择,根据自己家庭环境和孩子自我个性,为孩子教育提前谋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