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方知育儿不易,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共同的心愿。
每当看着孩子不喜欢读书或完不成作业,肾上激素便会抑制不住地上涌翻滚,随后便会爆发一场冰与火的惊天对决。
可最终在孩子的杀手锏(使劲哭)面前,多数家长都会缴械投降,毕竟有时候孩子哭起来可以没完没了。
其实强迫孩子读书,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有着天壤之别,强迫孩子读书的家长初衷虽好,但终究是好心办了坏事。
读书不怕晚,怕的是强迫,因为一旦强迫消失,孩子们再坚持学习的概率,就几乎没有了,这也是为何多数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开始自我放纵的根本原因了。
所以,家长平时要注重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比如说给他们讲讲囊萤映雪的故事,比如给他们讲讲悬梁刺股的故事,再比如给他们凿壁偷光的故事。
前些天我就在给孩子讲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可是没成想,我却被孩子提出的一个问题难到了,他说,把邻居的墙凿个洞并不礼貌吧?
该怎么回答,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后来想以匡衡最后成为了国家栋梁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是搜索了大脑中的知识,根本想不起来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究竟做了什么。
原来,当年的语文课本根本就没有提到他的后来,当我查阅资料后,突然明白了为何语文老师也不愿意讲匡衡的未来。
当然,并不是因为匡衡长大没有出息,而是他当官之后,走上了一条备受唾弃的不归路,不仅贪赃枉法,而且勾结太监陷害民族英雄,下场凄惨,臭名昭著。
我们一起来看励志小王子是如何向超级大贪官转变的。
少年发奋,凿壁偷光
西汉时,读书成本是很高的,书本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用的这种纸,而是竹简,一副竹简上,并没有多少个字,所以古代的读书人搬家都用车来拉书,而有学问的人则用学富五车来形容。
可是当时的五车书,充其量也就几万字,还不如现在一本书的文字多,不过即便如此,穷人家想要买五车的书,根本买不起。
匡衡作为穷人家的孩子,自然也买不起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没有书看,匡衡也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去种地。
可是匡衡很上进,他觉得无论如何都要看点书,为此他想出个一个办法,那就是去大户人家做帮工,但不要工钱,只需要给书看就行。
可是这样一来匡衡白天得做工,只有晚上才有时间看书,但问题是匡衡家里连灯油都买不起,自然没法挑灯夜读。
为此匡衡便去借邻居家的光,匡衡的邻居家颇为富裕,夜晚总是灯火通明,可是又不能总拿着书去别人家看,一时间匡衡很忧郁。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正在背诵前些天看过的书,突然一束亮光透过墙壁穿了过来,顺着光源,匡衡发现是隔壁邻居家的光透过小孔传过来的来的。
于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那个小孔给挖大了许多,就这样他便可以借着这些光来看书了,而他也完成了凿壁偷光的励志故事。
可是仔细想想,凿别人家的墙,毕竟不是一件光荣的事,还是说借光比较好听些。
中年得志,贪赃枉法
读书刻苦勤奋,这是穷苦的知识分子得以出仕的最为便捷的办法,匡衡自然也不例外,在诸多学问之中,匡衡尤为喜欢读《诗经》,这使得他对于《诗经》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
当时儒家是正统思想,研习儒家学说的人非常多,其中很多人都喜欢听匡衡讲解《诗经》,甚至还流传着“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的语句。
也就是说听匡衡说书,能让人心情舒畅,足见他的儒家学问造诣之高。
可是匡衡考试并不太理想,接连考了九次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放到现在差不多就类似图书管理员。
好在,当时匡衡因为讲解《诗经》已经小有名气,以至于让当时还是太子并喜好《诗经》的汉元帝都注意到了他。
等到汉元帝即位之后,直接提拔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汉元帝每每听到匡衡讲学都十分享受。
有了皇帝赏识,匡衡在仕途上自然如同坐了火箭,直接升为了御史大夫,后来丞相韦玄成病逝之后,汉元帝直接又将他提拔为了丞相,并封为了乐安侯,总理全国政务,可谓是位极人臣。
人如果得志,便很容易忘形,匡衡也不例外,或许是他想到了小时候所受的苦觉得一阵后怕,他开始将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封地上。
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和郡图上的失误,将自己的封地非法扩大到了四万多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地主。
老年嚣张,残害忠良
仗着汉元帝的宠信,匡衡越来越嚣张,为了迎合汉元帝,还提出了不少压榨民众的政策,使得人们怨声载道,叫苦不迭,而匡衡却假装听不到。
汉元帝统治后期,他开始宠信宦官石显,并将他提拔为了中书令,石显在朝中结党营私,把持朝政,而身为丞相的匡衡没有选择对抗,而是选择了与他一起同流合污。
当时的西汉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将军,名叫陈汤,他曾与甘延寿远征西域,将匈奴打得落花流水,立志做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随着接连胜利,让他们在朝中的威望也逐渐上升,石显便可以拉拢他们,甚至还想着把自己的姐姐借给甘延寿。
奈何,甘延寿没有答应,不过这也惹到了石显,在石显的授意下,身为丞相的匡衡开始弹劾并且假托皇帝的名义打压陈汤和甘延寿。
后来另一位儒家大能刘向对皇帝上书说,陈汤和甘延寿都是朝廷忠臣,远征匈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应该封赏。
汉元帝一听倒也是,于是便打算重赏封侯封地,可是匡衡又不干了,因为皇帝打算给的封赏,比自己有的还多,于是便上书说,陈汤和甘延寿所言诛杀的匈奴单于是个冒牌货。
这主意都能想起来,也真是难为匡衡了,后来汉元帝妥协,将陈汤的封地给的比匡衡现有的封地少,这事才平息了一段时间。
可是等到汉成帝即位之后,匡衡又弹劾了陈汤一道说他欺君,使得陈汤彻底丢了官爵,还被捕入狱,面临着极刑的威胁,幸好太中大夫谷永太为陈汤求情,汉成帝才放过了陈汤,将他贬为了庶人。
不过匡衡也没嚣张多久,便被群臣集体弹劾,而他也被贬为了庶人,返回故里,几年之后便凄惨离世。
只是不知道他去世之前,有没有再次见到他儿时凿下的那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