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孩子三年级, 成绩中等, 有可能考上清华或者北大吗? 要怎么做?

孩子从成长的开始,不是做最好的打算,而是做最坏的打算,然后思考对策!而是这样假设的:三年级中等,到六年级中下怎么办;到九年级进入后三分之一,甚至更下,根本进不了高中怎么办;进入职高,读都不读了,怎么办……。

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蒸蒸日上:三年级中等,六年级中上等;九年级勉强上等;高三(十二年级)无与伦比的学霸,顺理成章进清北。这好办!就像顺水行舟!可是,学如逆水行舟!所有人都想当学霸!但最后当学霸的到底是谁呢?

下列四方面天时地利人和地成为学霸:一是遗传优秀,即孩子天资聪慧。二是环境好。孩子的始终处于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自始至终受到爱学习爱生活严格要求自己的环境中,身心健康愉快,自我纠错反思能力强。三是接受好的教育。

孩子生活的社会对孩子是积极健康的影响。家庭和谐健康,良好的家风对孩子潜移默化。受到好的学校教育,品学俱佳。益智培能。孩子不断上进。四是孩子学习方法对头,学习习惯好,学习刻苦勤奋!拥有上述四个条件,并同时具备,方可成为学霸!

的确有小时候一般般,后来成为大科学家的例子。但那是他小时候智力没有充分发展,也没有什么好的环境或者接受好的教育,但后来智力发展了,表现出了最优秀的遗传基础,环境也在改变之中或抓住了机遇,改变了环境,后来也接受了优质教育,自己也方法对头,

主观努力,终于变成大师!像华罗庚、童第周就属这种类型!但后发赶超者比较少。随着内容加难,绝大多数人不是蒸蒸日上,而是蒸蒸日下!所以,一年级打双百分的很多,刷了很多人,到大学挂科的都不多了。

只想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清华、北大是那么好上的吗?凤毛麟角 ,万里挑一都难得。就正如孩子要求你成为亿万富翁一样,能行吗?放平心态,理性回归现实。现在的父母,之所以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思想,就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心态有问题。

现实之中总爱攀比,从幼儿园到上大学,一路攀比。不光给孩子增加了压力,而且也给自己找不痛快。完完全全是虚荣心作怪,爱面子,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繁重的补习报班,弄得孩子苦不堪言。不但金钱花光,身心也受伤害。

父母往往脱离了自身实力,本身只能挑两百斤重担,而非要逼他挑二百斤担子。后果可想而知,要么腰受损,要么无法撼动,大所失望。所以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这是有道理的。世上任何脱离实际的轨道就会飘浮,走得很远很远!

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转嫁给孩子,是无能的表现。很多家长就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将这种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替他去实现。对于这样的家长,只能说是无能的表现。为什么自己没有奋斗过的愿望,强迫孩子去实现。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择去走的,包括努力付出,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因为人是有思想的,会独立思考的。我们邻居就有一个孩子,父母特希望他考所好大学,孩子接连复读三个高三,可能是压力太大,每次模拟考试都好,一到高考就发挥失常,与大学失之交臂。

什么时候都不要寄望于别人,顺其自然地去看问题。要过幸福生活,唯有靠自己去努力奋斗,完全没理由,也没必要强迫孩子去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目标。成才并非只有清华北大。无可厚非,清华北大的确好,在中国高校排名第一第二,但培养人才绝非只有清华北大。

再说,每年中国有上千万人参加高考,不可能人人都上清华北大。同样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精英,都有成才的。只要努力付出了,一定都有收获。七十二行行出状元,不是每个人都是状元,但至少也是一个平台,至少也有希望,只是机率太少。

有梦想是好事,有梦想就有动力,有动力才有希望。不过有梦想也不要超越现实支撑,否则就是空想,反倒阻止前进,成为生活的包袱。

不管有着怎样的结局,只要孩子努力了,拼搏了,输和赢都很精彩。

家长的梦想很美好, 清华北大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当然梦想 是要有的,万一一不小心就实现了呢?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积千累万”不如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后温习、独立作业、善于思考等。

孩子三年级学习中等,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家长先从培养习惯入手。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取得成绩时多表扬,迷茫时多指引,做孩子学习上的坚强后盾,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我曾经教过的一名孩子,女生,三年前考上了清华大学。当时小学在我的班,成绩不错,但不是班级的第一名。但小姑娘最大的优点就是专注力非常强,争强好胜,从不服输。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必须在学校完成之后再回家,冬天天寒地冻也是如此,家长来接得早,

就让家长在外边等,不管家长在外边等多久,孩子必须把作业写完才回去,这种毅力是其他孩子所不具备的,初中、高中这种学习精神更显得难能可贵。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使孩子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而努力。

以我的侄儿为例,在我们学校上二年级,经常去我的办公室玩。我比较关注他的数学,数学锻炼人的思维,从小必须要学好数学,做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人,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经常给他出数学题,还给他一个称号:未来的数学家。

孩子可高兴了,经常主动找我出数学题。今天中午又来了,问我÷号是什么意思,二年级下册才会学到,我就拿出十支笔,我说想把这十支笔平均分给五个小朋友,怎么分呢?小侄儿就动手摆一摆,然后说每人两支。然后又拓展其他物品,孩子初步知道了平均分。

后来孩子又追问我一句,我是不是小数学家呢?这称号激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使孩子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励他们去探究未知的世界。梦想是美好的,只要我们付诸行动,和孩子一起朝着目标而努力,一切都会变成现实。

总结语:

父母的期望和教育理念往往是最好的或者是最高的,这是人之常情,不足挂齿。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千千万万个家长自然而然产生的心理反映。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觉得“稚气未脱”,是一种真实表达。打开自己的心结,是一种减压释怀。

在这里我们主要以孩子现在的年级中等,成绩不够理想交流交流。往往在我经历过的考上重点大学,特别是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一般都是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班上和学校的尖子生。

这样的学生有很多代表性,有的孩子是基因和父母的传统美德即文人世家匹配而入愿,有的孩子是天赋异禀和老师的精心栽培顺理成章,有的孩子父母不识字,家庭是贫困户,但就凭着孩子自己的操守和坚持不懈奋斗考上清华大学……

这些铁证如山的经历,我自己最大的体会是,教育的规律和传说中的“不可能”,但事实如此证明,一切的“不可能”会变成“可能”。一个出生在乡下山区,家庭贫困,父母不识字,这样的孩子竟然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是我们家乡亲自耳闻目睹的学生。

谁也不想解释清楚的教育规则,奇迹再现是很有可能的事实证明。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我认为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力就好,首先是培养孩子做人做事的教育示范作用,父母的言行一致和榜样作用,是身教大于言教的最好方法。

其次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当一个孩子踏入校门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学校与老师,父母和孩子三者之间的连带责任,一个三年级班上的中等生,父母的过高要求和极端化教育方式,一定会产生负面作用,“拔苗助长”和“惊弓之鸟”的故事人人皆知。

根据孩子现在的成绩,把将来的顶尖希望放大或扩大化,是极其严重和违背规则的“父亲行为”。只要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保持“正确答案”,学习成绩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出类拔萃的学生在高考中名落孙山,小学学生成绩不理想,但进入初高中成绩循序渐进,

竟然考上了重点大学即211,985大学。这都是我自己经历过的“高考案例”。父母究竟该如何做?我认为还是因人而异,以事实为出发点。因为任何一个人的作用,要通过孩子的兴趣和智力开发,才能匹配双赢。作为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失去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

适得其反,毁于一旦。孩子的智力开发与智商高,是先天性和后天性使然而不强行硬套的恶作剧。平心静气,安心尽责,和自己孩子的老师进行一次深度交流,分析一下孩子的特长兴趣爱好,改变一下自己的过激行为,按照孩子的接受能力施展开发。

自我介绍:

英语时代,专注于教育相关资讯分享,非常感谢你的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