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社会竞争愈加激烈,高层次的职位年轻人不可能去胜任,中端层次的职位也要有过硬的履历,而普通岗位有些年轻人又不肯去磨练。
那么,16岁到24岁这些刚出社会“没见过世面”的小年轻,请问,除了“自由职业”或者花钱创业买经验,还能干什么?
现在年轻人接受互联网事物比较快捷方便,但是缺乏相应的深层次实力和资源去真正投入互联网事业,因此,依赖互联网的相关“浅层次工作”也就成为了年轻人比较顺利的求职的方,比如:低层次的电商、自由“跑腿”、自由互联网职业者等等。
年轻人“眼高手低”,幼稚爱做梦,这是一个大“通病”。因此,“高不成低不就”也就成为了年龄段偏低学历偏低的大城市打工者的一个算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互联网领域,专科生与本科生在专业能力上的区别是什么?在专业技能领域,我还真不觉得哪些工作内容是本科生能做而专科生没有能力做的,互联网本来就是技能性领域。
这两个学历的区别不在于技能,而在于基本素质:悟性、自驱、攻坚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说白了还是通过高考筛选下来的基本学习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继续卷下去,再有10年,研究生就要被拿来当本科生用了。
前几天,网络里面有一个帖子,前海一个大厂的HR在评论中,很明确地说他们并不想招高学历的比如说硕士,他们其实更希望招本科,凭着能力素质能够35岁左右当上高管的,当然能当上高管的毕竟是少数,不过我觉得确实有道理。一句话,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现在明明是拿硕士当高中毕业生。现在公务员招硕士干的很多岗位,以前就是高考落榜生干的。
人才结构应该呈金字塔形,比如1个博士3个硕士6个本科9个高职,大体上应该是这个比例,而不是相反。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国内的当下实际上没那么多本科职位供给,原来是打算往第三产业方向扩张的。
原来的社会认识是,我们要成为发达国家,就要增大第三产业占比,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白领,然而,事实相反,我们要成为发达国家,需要坚实的制造业托底,否则避免不了中等收入陷进,成为拉美化国家。
所以,实际情况就是并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比较难受,我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让这批人出海走出去。到海外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