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985本科学历, 大厂面试不够用了

年年金九银十招聘季,年年大厂面试吐槽记。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有人收获了秋膘,有人斩获了offer,还有人收集了一堆面试奇葩经历。

你永远不会知道,为了进入互联网大厂,现在的年轻人,都得经历什么。要多奇葩有多奇葩,要多鬼畜有多鬼畜,前方核能来袭。

01

有多野?大厂面试奇葩大赏

对于应届生而言,秋招是漫长且艰难的。

求了十几个学长学姐内推,投递了大大小小N封邮件,面试前,看了一大堆技巧、准备了N套自我介绍模板,每天的日常就是在无数轮网申、笔试、面试中轮转。

学废了自己,但offer永远属于别人。

对App用户需求细分、设计一款面向00后群体的社交产品、对自己最常使用的XX类型软件进行市场分析、对XXX产品商业模式进行思考……这些常规的面试问题,如今的年轻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出题套路层出不穷,如今已经迭代到了爹妈不认的地步。

“如果上帝赋予你超能力,你是选择隐身还是会飞?” “5杯水如何分给6个领导?”“一头牛重800公斤,一座桥承重700公斤。问:‘ 牛怎么过桥?’”“如何测量自己头部的重量?”

网传华为的面试题。/图源网络

听到这些面试题目的那一刻,无数面试者只想原地爆炸或者遁走。让人不知道出题者到底是在面试,还是想搞事情。

稀里糊涂地熬过了这些奇奇怪怪的面试题目,你觉得到了自己大展拳脚的环节,但面试官永远会让你措手不及。

不管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答,面试官都能用“你以往的成绩都是微不足道的,不能说明什么” “你的分析太过片面,思考得不够成熟”“你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我不认为你能胜任我们当前这个岗位”的一套话术,把你怼得哑口无言。不禁让人怀疑起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何要出现在此地?”饶了我吧,我还不如回家种地。

而这些都算是naive,群面,才是真正的噩梦模式。

现场可谓是“群魔乱舞”,活脱脱就是一出宫斗戏,说好的团队协作,最终却成为大型撕逼现场。

普通人如你我,绝对活不过两集。

听着同组其他人一堆互联网黑话,彼此各种拉踩,“职场版狼人杀”即刻上演,你想安静地当个小透明,被误伤的可能性都很大。

在这种大佬环伺、群雄争霸的世纪battle上,心理素质不过关的小朋友,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全段垮掉的翻车现场。最终,一首《凉凉》送给自己。

即便是985本科毕业生,在一群双985硕士、C9博士、海龟硕士、常春藤 PhD 的包围之下,也显得十分弱小、无助、可怜,很可能完全插不上话,沦为陪跑。

如果你是天选之子,作为985本科生幸存者,过五关斩六将熬过了群面,会发现,你可能不知道为何又死在了最终HR面试这一关,埋伏的地雷上。

HR很有可能对你进行灵魂上的拷问:为何不再读个研究生?当你自以为用一套理想追求与价值实现的话术,实现了完美的闭环回答,对方依然岿然不动不接招,反过来对你一顿夸奖猛如虎:以你在学术上造诣如此深厚,不继续读书太可惜了,建议继续读个研究生,专攻一下,然后愉悦送走,让剩下的同学继续面试。

这一切,无不昭示着职场的错综与复杂、当代打工人的心酸与卑微。

但卷成如此的地步,依然无法阻挡年轻人对大厂的向往。

02

有多卷?

进大厂如“鲤鱼跃龙门”

当下,“大厂崇拜”情结在全社会蔓延。较好的福利待遇与丰厚的报酬、自由开放的工作氛围与大平台的自带光环,使得互联网大厂成了年轻人求职的扎堆地,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公务员考试。

中青校媒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8成的毕业生希望进入互联网大厂。前程无忧的白皮书也显示,互联网/电子商务位居毕业生就业意向行业第一,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最青睐互联网行业。

可以说,这届95后痴迷互联网大厂的样子,像极了60后崇拜国企的模样。

为了通过大厂面试,年轻人可谓拼了。有人用高三式作息连续刷题,有人为此准备了一年,还有人穿梭在多个城市,身挑多个实习担子只为履历能好看一点点。

从简历到笔试再到面试,每个环节,都卷到极致。

简历是大厂通关的第一道坎,是求职的门面,不会写简历的应届生们,用真实的需求为市场孵化出新的工种:简历优化师。

互联网经济对就业率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大厂们可能也没想到,就连抬高招聘门槛这件事,还能帮国家再缓解一次就业压力。

网络上有不少改简历的攻略。/截图自小红书

而当你成为幸运的那20%,通过了简历筛选后,还有“笔试”这个重头戏等着你。

如今大厂笔试难度直线升级,考察维度全面综合且立体,逻辑思维、信息分辨、人际关系处理以及专业能力都会考。

据数据统计,互联网公司笔试平均通过率只有10%-20%。互联网大厂笔试普遍要求极高,需要全神贯注两三个小时去做题,堪比一场高考。

今年,某大厂的笔试甚至因为太难上了热搜,校招生们叫苦不迭。

笔试之后,互联网的层层漏斗,在面试这一关才达到了极致。

一面、二面、三面、HR面、群面,百里挑一不是夸张。面试之前的卷都不算真正的卷,面试现场的卷才是真的能卷得堪比卷心菜。

大厂的实习生,清一色都是双一流、985、世界排名前100的名校,正式的校招生更是不遑多让。名校光环,在某种程度上,也逐渐被互联网吞噬。

据某大厂去年校招数据显示,新人们最常见的境内毕业学校,分别是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

其中,硕士博士学历的占比达到了57%。可以说985本科生,在互联网大厂面试中,已经不够用了。

不仅有学历上的碾压,更有经历上的超越。

动辄是会音乐艺术、辩论摄影等多种技能,或者是拿了多少个专业领域比赛大奖,抑或是在多家顶尖互联网公司有过项目经验。

都是四年的本科,人家的经历之丰富,让你怀疑自己仿佛上了个假的大学。

进大厂之难,称之为“鲤鱼跃龙门”绝不为过。

就业的内卷,校招生无人幸免。

03

卡学历:大厂面试为何如此卷?

那么问题来了,大厂面试,咋就如此卷呢?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一组数据,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而去年这一数字是874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

大厂的岗位虽然在不断扩招,但奈何入局的人更多了,所以大厂的门槛实际上依旧很高。

某科技媒体报道过2019年,一个头部大厂校招接收了几十万份简历,但最终发Offer的只有3000多份,录取率不超过3%。去年,某知名互联网公司非技术类的报录比达到惊人的3000:1,甚至超过了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热报考岗位的报录比2774:1。僧多粥少,只能卷起来。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企业在招聘时,还是会将学历作为刷人的一道“红线”。

学历上的刻板偏见,已经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职场歧视高发区。层出不穷的相关社会新闻,皆是印证。

前有杭州某大数据公司HR在招聘网站上称“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后有B站游戏HR在北邮面试时,发表言论称自己团队都为清北或者QS前3学校的学生,北邮人眼界太低了,歧视北邮学子;躲不过的面试坑,逃不过的学历偏见。

为了能够进行合理的筛选,同时节约面试成本、提高招聘的效率,很多大厂会选择从笔试上筛一波,从学历上卡一轮。

不仅要求全日制本科的学历,还对本科毕业学校有一定的考量。非全日制的硕士学历不认,第一学历非985高校的不算。

除了学历作为硬性条件足够客观公正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应届生的经历基本就是一张白纸,本身也没太参加过各种实习,项目经验大家都是雷同到八九不离十,在诸多条件上普遍均等的情况下,学历的突出与否,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入场的第一张资格券。

所以不难解释,为什么大厂HR的毕业院校要求,如今985硕士、Top 10名校都是起步价了。

多少毕业生的心愿,就是拿到offer上岸。/ 小红书

年轻人排着队拿着大厂的号码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取得了真经,拿到了录取资格。

但当你真正加入大厂之后,就会发现,面试通过只是开始。

我们可以理解这种从经济适用原理出发的卡学历选择,但学历只是进大厂的一张入场券,能力才是让一个人在职场上行稳致远的杀手锏。

不由想起韩剧《未生》,主角张克莱,一个从小学围棋但最终落选,甚至没上过大学的人,成为一家跨国公司的实习员工,和名牌大学出身的同期职员们竞争稀少的转正资格,作为职场菜鸟,他的一路成长都是hard模式,被排挤被歧视,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笨拙而用心地去努力,最终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归根结底,学历并不意味着一切,毕竟学历并不能完全与个人能力画等号。如果因为学历而放弃自我的成长,那才是输掉了一切。

围棋上有这样的术语:“未生”“完生”,在职场上,你我都还是“未生”,也因此,应该积极去积累、去历练自己。就像《未生》里所言:“路不是用来走的,边走边进步才最重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