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天,北大数学系教授许晨阳突然从北大辞职,然后全职赴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当时在学术界引起哗然,据悉,许晨阳是数学天才,曾是北大数学系硕士,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之后放弃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毅然回到北大任教。在北大任教六年后,许晨阳却选择再度赴美,很多人对此不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本期最人物纪就带大家走进许晨阳的成长史。
1981年5月,许晨阳出生于中国重庆,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作为家中独子,父母对他期望很高,也希望他以后能够成为天之骄子。
3岁时,父亲就开始教许晨阳数数了,这可能就是许晨阳最初的数学启蒙了。在数数时,许晨阳很明显要比同龄的小孩子数得更多,记得更清楚。父亲也从此发现了许晨阳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上小学后,许晨阳也爱上数学课,他特别享受做出每一道数学题时的成就感。假期时,父亲还特意给许晨阳报了数学培训班,继续培养他对数学的兴趣。在培训班里,许晨阳超前学习到了很多数学知识。
这让他在平时的上课中无聊很多,因为老师讲的内容他几乎都能掌握。但是许晨阳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他只是在数学方面拔尖,其他科目,例如语文英语就很普通了。所以许晨阳也一直都没有跳级。
1993年,许晨阳父亲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他们全家搬到了成都生活。而许晨阳也因此进入了成都树德中学读起了初高中。成都树德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是四川省重点中学。在这里,许晨阳虽然不是年级第一,但是在数学方面,没人比他厉害。
初中时期,他参加了很多次全市性的数学竞赛,几乎每次,他都能拿到一等奖,并且分数也要高出其他同学不少。而在学校日常的期中期末考试中,许晨阳更是每次数学都能考到满分。许晨阳的天分很让惊艳到了老师和同学。
1998年,17岁的许晨阳被选拔进了四川省数学集训队,在这里,许晨阳终于遇到了很多和自己实力相当的数学天才,他没有懈怠,那段时间,为了参加数学竞赛,许晨阳每天都要学习十几个小时,他特别刻苦,晚上10点多了还爬在书桌前学习。
这年冬天,许晨阳代表四川省数学代表队参加了全国奥数竞赛,最终他获得了金牌,只不过因为这一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举办,中国拒绝参赛,所以许晨阳也没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数比赛。
1999年,许晨阳被选拔进入了国家数学集训队,也因此他收到了北京大学数学系的保送机会。对于这个机会,许晨阳欣然接受,毕竟对于他来说,参加高考考上北大的几率太小了。他的语文、英语等学科成绩不算太好。
获得北大的保送名额后,许晨阳提前来到了北大,并提前开始接受高等数学。在这里,许晨阳才发现自己之前学习的数学都是皮毛,真正的数学都在高等数学里。他彷佛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一样,非常向往接下来的大学生活。
北大给予了许晨阳充分的自由环境,在这里,许晨阳只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然后修够大学所需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之后的大学生活里,许晨阳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他很少和同学聚会出去玩耍,大学期间,他也没有谈恋爱,而是一心投入学习之中。
毕竟在北大数院里,人人都是天才,自己稍不努力就可能会被落下。
之后,许晨阳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修够了学分,提前一年获得了北大数学系学士学位。
接着他又被保送到北大数学系攻读硕士。攻读硕士期间,许晨阳的导师是中科院院士田刚。
田刚可能很多人都听过,当年他因为和丘成桐在网上互喷名声大震。当然学术大家的互喷都是很理性的,大家都是在学术上的争论,也无法谈论孰对孰错。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田刚的学术能力是非常强的。
在田刚的教导下,许晨阳发挥了自己的天赋,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北京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然后在导师田刚的推荐下,许晨阳又来到普林斯顿大学学习。
在普林斯顿大学,许晨阳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毕竟这是一所被称为全宇宙数学中心。诞生过爱因斯坦、约翰-纳什等著名科学家。
而当时许晨阳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里也能经常见到约翰-纳什,他钦佩于约翰纳什的人生经历,也向往着取得像约翰纳什一样的成就。但是许晨阳的偶像却并不是约翰纳什,而是德国数学家格罗滕迪克。
格罗滕迪克是现代代数几何的奠基者,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在许晨阳看来,格罗滕迪克思考数学的方式跟别人都不一样。
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许晨阳这样评价偶像:“他认为如果你使用了某种技巧解决了某个数学问题的话,说明你还没有真正地理解这个问题;他希望发展出一套理论,这个理论的每一步都在非常自然地往前推进,推进到某一步时,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总之正是因为有目标,有梦想,许晨阳才能在学术道路上进展顺利。
2008年,年仅27岁的许晨阳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又来到目前数学发展最好的大学麻省理工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1年,刚刚读完博士后的许晨阳被美国多所名校邀请,最终他选择进入了犹他大学任教。在犹他大学仅仅待了一年,许晨阳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我本周已从犹他大学辞职,并将全职回国。”
其实,许晨阳最开始回到国内,完全是受了导师田刚的邀约。当时,田刚筹建的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正在发展期,他招纳了很多从国外归来的博士。而许晨阳就是田刚的得意门生,此番回国,定能让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得到快速发展。
2012年夏天,许晨阳回到了北京大学,并成功加入了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回国后,许晨阳没有买房,也没有租房,而是住到了北大给他安排的宿舍里。
在北大,许晨阳的生活很单调,每天早早起床,吃完早饭就到办公室里继续数学研究。在办公室里,许晨阳很内敛,他很少和同事们沟通,他也多次自嘲自己有点社恐。但其实不是社恐,而是他本身不愿意和外界过多交流,很明显,数学家的内心都是非常孤独的。
和之前网上爆火的韦东奕一样,在生活方面,许晨阳也不怎么讲究,他经常穿着拖鞋就去工作,头发有时候很长也不去理发。不过,许晨阳还是在父母的催促下,完成了婚礼。但是在妻子眼里,许晨阳永远都将数学摆在第一位,因为他的办公室书桌上摆的唯一一张照片是他崇拜的格罗滕迪克,而不是妻子。
2013年,许晨阳由于学术能力突出,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还被评为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这次获奖也让年纪轻轻的许晨阳在中国学术界有了名气。
而在北大数学系里,许晨阳的学术进展也很顺利。期间,他解决了一系列代数几何学中很多不同领域的重要几何问题, 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也让他成功获得了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该奖项的奖金高达100万美元,接近700万人民币。有了这些钱,相信许晨阳的生活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他依旧很低调,云淡风轻地生活在北大数院给他安排的宿舍里,出行只是一辆自行车。而更多的时间里他就在办公室里工作,唯一的兴趣爱好就是古典乐,在许晨阳看来,艺术和数学总是能够非常完美地结合。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许晨阳孤独,生活单调,内心肯定不快乐。但在许晨阳看来,他自身十分享受数学带给他的所有。他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数学是一种自由的艺术,沉浸在数学里面的时候,内心上很自由,没有什么人可以限制你,也没有等级之分,完全在一种自由的精神王国里。”
很明显,从这段话能看出,许晨阳是很满足的。
在北大的六年时间里,许晨阳在北大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他的学术成果全面爆发,也让他成为了全球代数几何领域数一数二的青年数学家。除此之外,他为北大数学方面的发展也提供了很多帮助,他培养了很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他的学生至今也有在数学领域取得突破的人才。
当然,随着名气的不断增加,许晨阳早已经成为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了。这个时候,全球多个高校又开始争抢这个数学界的人才了,其中美国就有多所高校向许晨阳抛来了橄榄枝,在经过慎重考虑后,许晨阳最终选择全职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这意味着,许晨阳将要离开北大,离开中国,再度赴美。
许晨阳离开的消息一经媒体报道,迅速炸开了锅。
近些年,随着中国的强大,很多科学家都在不断回国。突然冒出几个回国又离开的科学家,这让普通人怎么也想不通,就比如之前的颜宁,作为生物学领域顶尖的青年科学家,颜宁在回到清华大学任教10年后,却突然选择再度赴美国任教。
而他们的选择是个人的决定,任何人都无法替他们做主。
而许晨阳在离开前,也接受了多个媒体的采访,据许晨阳自己所述,目前中国在数学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并且已经在全球属于领先了。这些年不断有数学领域的青年学子回国,有回来的,必然就有离开的。
在他看来,科学领域的人才就应该不断流动,这样才能让科学不断取得进步。
第二个理由让我们来听听许晨阳的原话:“就我个人来说,是那种喜欢到处去看一看的人,MIT(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系是全世界最好的数学系之一,我还是希望去看一看,一个顶级的数学系是怎么运行的。”
能看出来,许晨阳所做的决定完全就是自己心中所想,他无法考虑到更宏大的情怀,只能随性而为。但他没想好自己的未来,并表示,自己未来大概率会再次回到国内。毕竟他的父母还都在重庆老家生活呢。
2018年秋天,许晨阳告别北大同事和学生,来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正式开启了新的生活。在麻省理工学院,许晨阳直接就被聘为正教授,而这个时候,他才37岁,也算是麻省理工学院里面较年轻的几个正教授了。
不过在麻省理工学院仅仅待了一年后,许晨阳就又回到曾经的母校普林斯顿大学任教。这其中的缘由我们也无从得知。但是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后,许晨阳的学术进展突飞猛进。
他与合作者们一起发展了K-稳定Fano 簇模空间的代数理论,并且用K-稳定性实现了研究极小模型纲领中奇点的一个全新途径。
这些学术用语估计大部分人都听不懂,总之这项成就让许晨阳获得了2021年度科尔代数学奖。据悉,科尔代数奖是代数领域的最高奖项。每三年才颁发一次,用以表彰在过去六年中出现的代数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如今,许晨阳已经41岁了,对于他来说,也正式错估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40岁以上数学家不参与评选)。卸下了这个包袱,未来的许晨阳也希望自己能够活得更轻松一些,争取能够有新的突破。
许晨阳和颜宁的出走不禁让国人感到遗憾,希望未来他们能够再次回来,也希望更多的留美科学家能够胸怀祖国,早日归国,为中国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