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清华教授痛批“鸡兔同笼”现象, 自曝不会做, 10岁小学生的奥数题

小学数学老师就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其中的含义,语文、英语等学科更像是工具学科,但是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却看起来毫无用武之地,为啥还如此重视数学呢?

数学不仅是升学考试中的三大主科之一,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未必都会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应用。

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却是各所名牌大学抢夺的主要目标。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生列方程、解算式的意义,难道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吗?

清华教授痛批“鸡兔同笼”现象,自曝不会做10岁小学生的奥数题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科类课外辅导班一律取缔,但是能力培养类培训班依旧大量存在。有些家长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学习奥数,来提高数学成绩。清华大学的王文湛教授,却屡次痛批奥数无用的观点。

王文湛教授是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还是副总督学,也是一名资深教育家。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事业的研究,他曾向钱学森提出“为什么国内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被称为“世纪之问”。

从清华大学调任的教育部后,王教授在基础教育、农村教育乃至职业教育上都有杰出贡献。他提倡中小学生教育要着重培养创新精神,但是他却对奥数学科持保留观点。

王教授称自己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自己10岁孙子的奥数题,他乍一看都不会做。有些题目纯粹就是难为学生,他说自己活了一辈子,经常到农村走访,建设乡村教育,也没见过哪个农民伯伯真的把鸡和兔子关在一个笼子里。

想知道有几只鸡几只兔子,直接数就好了,为啥还要先数腿?还有那种一边注水一边放水的数学题,现实生活中哪有这种情况,学生算出来又有什么意义?

王教授直言,如果数学学科继续这样教学,适用性只会越来越差,学生还是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容易被误导。不过也有家长对此并不认可,数学题更多的是思维训练,学生学的是方法,跟设置的情景无关。连小学数学题都不会做的老师,还能当大学教授?

到底是奥数题不接地气,还是教授自身能力不足?

北大数学研究院扫地僧韦东奕曾说过,想要学好数学,关键要有兴趣。基础教育阶段,本身知识体系难度并不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研究难题,提升技巧。学生一旦有厌学的情绪,即使知道学习很重要,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

奥数确实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毕竟术业有专攻,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反而更善于文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若是家长没有因材施教,很容易抹杀学生的天赋。

王教授自称,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带过研究生的数学课,他觉得意义并不大。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刷题,通过题型积累总结经验,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提高考试成绩。完全脱离现实,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根本没有思路,这样的数学学了也没太大意义。

实际上,在喜欢学数学的学生眼中,无论是研究鸡兔同笼还是一边接水一边放水,他们只会觉得乐在其中,不会考虑有没有实用性。相反,若是学生不喜欢学,肯定会有一大堆理由吐槽其实用性。

无论是学习哪门学科,都不应该带有太大的功利性。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创新教育,都要先从培养兴趣入手,有针对性地引导才能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泥于课本,未来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笔者观点

双减后,各项教育政策已经在削弱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就是为了缓解家长眼前的焦虑。把教育重点从应试教育调整为兴趣培养,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未来高等教育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创新的弊端。

家长不需要为了提高成绩而去学习奥数、新概念英语等能力培训班,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例如谷爱凌妈妈的教育方式,先鼓励女儿在各个领域有所尝试,未必一定要取得成绩,只要了解就好,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人生大师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