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
随着高考拉下帷幕,想必不少同学已经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吧,这满满的喜悦感,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刻飞奔的大学校园,感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进入大学意味着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在这里会遇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发生更多奇妙有趣的故事,还会领悟更为深刻和专业的科学知识,同时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也能够充实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种种美好的想法弥漫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拥有相对自由的支配权,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
上大学后出现一种“落差感”,家境不同层次也不同,显得格格不入
但随着学生生活的推进,有些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完美,“落差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在与同学相处时,不一样的圈子很难真正的融在一起。小丽是去年考入北京一所大学,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去大城市读书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她从小学习就非常努力,自己知道想要改变命运就要拥有知识,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才会支撑她一路走进大学的校门。
而且她以县里的高考状元的身份被录取,这着实不容易,当亲朋好友知道小丽被录取的消息纷纷送来了祝福,而且小丽不仅学习好,性格和品德也很好,再加上姣好的面容,她可以说是深得周围人的喜欢。
带着梦想她踏上了求学的道路,她也渴望着在大学能够一如既往的被喜欢,可以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甚至幻想可以谈一场浪漫的恋爱,她抱着十足的热情想要把这一切都实现。
但经过大一一学年的相处,她却深深受挫,先说自己的宿舍关系,有一个同学是北京当地人,而另外几个也是来自天南海北,不管是从生活习惯还是处事方式都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所以她们之间关系并不融洽,这令她非常苦恼,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
再就是自己一个班的同班同学也是这种情况,原本以前备受关注的自己却在教室里成了最普通的存在,这种待遇让她有了强烈的落差感,因为自己出生在农村,对于穿衣打扮并没有太多的要求,认为只要穿着整齐干净就可以了,但身边同学却个个潮流时髦,有时甚至会听到同学小声讨论自己的穿着,这让她心里很不舒服。
尽管这样,心地善良的她每次放假回家也都想把自己家里的特产带一些与舍友们分享,当然表面上她们确实是乐呵呵的收下了,但有一次,小丽却在楼下宿舍的垃圾桶里发现了自己的特产,可想而知,当时的她是有多么难过啊!
自己知道与她们有着很大的区别,于是她也学会了忍耐,毕竟在她的内心深处始终觉得,上学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业上,自己也不想因为同学关系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于是她也变得不再那么热情,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换个角度来说,当一些来自不同地区的人聚集在一起时,本身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他们在各个方面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再者因为大家的家庭环境不同,从小耳濡目染的文化氛围也自然不一样,所以像小丽这样在陌生环境导致大家无法融入在一起的同学并不在少数。
举个例子来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打小养尊处优,对于一些事物接触的要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早的早,这也就形成了他们多多少少有一些优势,所以在相处中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感,而家庭普通甚至比较贫穷的孩子从内心深处就有一点点不自信,当这两者碰撞在一起,对同一事物难免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观点。
他们教育资源更不一样,城市里的孩子自幼对电子产品,实践活动等都是非常熟悉的,相反农村的孩子呢?可能进入高中以后才会知道这些新鲜事物,这打小的空白是很难在几年时间里补齐的,由于种种不同,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为人处世等方面有各自认为的所谓的对错标准。如果两个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人放在一起,他们聊天的话题也自然而然的会少之又少吧,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必焦虑。
正如小丽所想的那样,不管是在学生时代的哪个阶段,能够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学业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的丰富和提升自己,才能越来越优秀,再者,所有的人际关系不需要强求,价值观相同的人才能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