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双减之前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怎样的吗?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上补课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成绩,成绩好才能在升学时考上好的学校,只是当补课成为家常便饭,学生的压力陡然增加。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双减政策出台,校外补课班遭到打击,现在已经销声匿迹,同时学校也做出了调整,减少了课后作业的量,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学生心理上的负担也没有被忽视,有关部门提出禁止中小学公开学生成绩,禁止给学生进行排名,以前考完试学生最期待的成绩单没了,对此家长意见不一。
老师不公布成绩家长催,公布了家长又要举报,脆弱的到底是谁?
现在对成绩排名管得很严,很多地区的小学一二年级不再组织考试了,改成了游戏或者口头考试的形式,最后都是以等级或者合格与否评分,没有具体分数。
就算是能组织笔试考试,成绩也不公开,很多家长觉得有种拆盲盒的感觉,不公布成绩不代表成绩不重要,升学还是看成绩,提前知道至少心里有数,等到中考没考上高中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部分家长觉得考试、排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不赞成不公布成绩的整改,家长还会想方设法地从老师那里打听孩子的成绩,老师告诉了违反规定,不告诉家长催得紧。
而有的老师选择满足家长的愿望,将成绩公布在班级群里,不料却被家长举报了,都说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可脆弱的真的是学生吗?
老师将成绩发布在家长群内是希望每个家长都能了解到孩子的情况,但是此举惹怒了一位家长,家长觉得老师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损害了孩子的的自尊心,要求老师赔礼道歉,否则就举报。
老师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和家长争论起来,回怼“随便你告,大不了我不做这份工作!”气氛闹得很不愉快,到底是老师考虑不周还是家长太过敏感呢?
学生没有家长想的那么脆弱,反而是很多家长过度敏感
大部分教师以及家长的观点都是家长的问题更大,这位家长有点过度敏感了,老师也是为了学生好,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学习当中要清楚自己的位置。
90后学生从小到大考完试就会排出成绩单,大型考试之后还会将成绩榜贴在学校显眼的地方,不仅是本班级的都知道,其他班级和年纪的学生也能看到,那个时候学生也没有觉得受到了多大的伤害。
相反很多学生还会关注同学的成绩,将同学视为对手去努力,争取下一次考试能考到更好的名次,压力能转化成动力。
但也有少部分人觉得老师的做法欠妥,家长的想法不同,有想知道成绩的也有不想知道的,老师应该按照家长的想法行事,想知道的家长私聊发成绩,不想知道的家长就不发,能避免家长产生不满。
不过家长的处理方式被一致认为有很大问题,就算是老师不对,也没到要道歉的程度,家长说话委婉一些,老师之后的态度也不会那么强硬,人都是有脾气的,还是要尽量避免产生矛盾。
学生的自尊心不是靠隐瞒来维持的,同学之间谁学习好谁学习差大体上互相都了解,有的家长害怕公布成绩美其名曰说是怕伤害孩子自尊心,其实是害怕自己面子挂不住。
嘴上说着不能以成绩评判学生好坏,自己心里比谁都在乎成绩,在意公布成绩的家长多数都是对孩子成绩不满意的家长,不能太玻璃心了。
家庭教育决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公布成绩关系不大
成绩对学生来说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家长不必去催眠自己不要看重成绩,升学摆在眼前,自我欺骗不是办法,但是成绩不是唯一能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
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一定没出息吗?奥运冠军都是很小就不读书了,很多行业大佬读书的时候成绩也不是最优秀的,搞艺术的话也不需要太高的文化课分数,人生有很多条路可以走,成绩不好不代表没未来。
家长就是把成绩看得太重了,才会觉得孩子成绩是跟面子挂钩的,说是怕学生受伤害,其实是自己接受不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公布成绩关系不大。
有底气的家长不会因为学生一次没考好就指责学生,而是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放大学生的优点,在积极的家庭教育下成长的学生也会有很强大的内心。
今日话题:你能接受公布考试成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