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发帖表示用点阵笔感觉被“监视”了
近日,一名海南的网友发帖称,老师给全班同学发放了一支“点阵笔”,有特殊的笔芯,笔头旁边的摄像头能捕捉特殊纸张的笔记,将笔记实时传导,学生什么时候写,写了什么,老师那里都会收到通知,暑假作业必须用这个“笔”来写。网友在帖内写上“被监视了”“失去了快乐的暑假了”等字样,并表示不能在暑假“最后一天创造奇迹了”。
这名网友的帖子被广泛传播,这引起了大众对“智能纸笔”的讨论。这类能将写在纸上的信息实时传导到电子产品上的“点阵笔”,也被称为“马良笔”、“智能纸笔”或者“智能笔”。有的网友评论说想给弟弟妹妹买一支“马良笔”,也有认为这是学校在给学生加“电子镣铐”。网友随后将发帖内容限制为自己可见,并向老师道歉。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全国各地多所中小学有学生使用“智能纸笔”,按照生产厂商宣传内容,“智能纸笔”可以提高课堂练习效率,也有学生认为因此遭受监视,且“智能纸笔”使用率并不高。相关教育专家则表示,智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把它用作“监控”学生的工具,未必是一种科学的做法,同时还要关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问题。
1
“点阵笔”能监控学生暑期作业?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该高中生班级有50余名学生,“点阵笔”由老师免费发放,需要学生在暑假期间用这个笔完成作业,并在暑假结束后归还给学校。这名网友的帖子被广泛转载传播,这引发大众关注智能纸笔的讨论。
记者注意到,这类能将写在纸上的信息实时传导到电子产品上的“点阵笔”,也称之为“马良笔”、“智能纸笔”或者“智能笔”。在上海、云南等国内多个省市都有中小学使用此类智能纸笔,只是产品生产厂商以及功能上略有差异。
一些智能纸笔商家宣传资料中,提到这是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助力教育数字化升级,“在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指导下”推出的相关产品。有的智能笔需要专门的替换芯和专用的纸张,有的则可以在普通的纸张上书写。
红星新闻记者从一名在海南的点阵笔的卖家处了解到,公司所售点阵笔不单独售卖给个人,只针对班级及以上的群体进行售卖,按学期收费,公司在与学校谈合作的时候,有时会拿一两个班做试点班级。
一学校官方微信发布过学生使用“马良笔”的相关信息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全国各地多所中小学有学生使用智能纸笔,按照生产厂商宣传内容,智能纸笔可以提高课堂练习效率,也有学生认为因此遭受“监视”,且智能纸笔使用率并不高。
如南京当地媒体曾报道,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分校初二年级的同学就曾在暑假使用智能笔。该笔除了能正常书写外,在笔芯下方还有一个摄像设备,老师将作业打印在配套的点阵纸上,同学们在纸上答题的轨迹都会被记录下来。通过网络,所有的答题内容都能上传到云端,老师能及时跟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知道学生每道题完成多久,还可以在后台完成批改,大数据统计还能帮助老师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
该校副校长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学生在课堂上书写的轨迹,老师可以立即在大屏上进行调用,这样能够很快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云南昆明一所学校,学校官微在2019年就提到有老师用“马良笔”授课。学校提到:“让老师在课堂中实时了解学生进行测验的正确率、做题时长、知识结构学习程度,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建议,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真正提高了学校课堂练习的效率,实现了学生课堂全面参与、快速反馈、个性化的数据采集和学习认知诊断,还持续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数据,让老师教得精准,让学生学得有效。”
上述昆明学校的一名毕业生小李(化名)称,这支笔需要学生付799元购买,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不好写,而且需要在特殊的纸上书写。
另外一所学校的学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们学校有统一免费发放智能纸笔,不过学生中途将笔弄坏,需要照价赔偿,这名学生表示学校发的笔并不是很好写,不太常用,写选择题的时候使用相对较多,并未感受到对学习有多大帮助。
2
教育专家:可能破坏师生信任关系
使用过程中应进行综合评估
从事教师教育多年的高校教育学专家张教授(化名)表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同样的方法,未必适用于所有学生。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这种做法可能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心理,适得其反,还有可能涉及教育伦理的问题。也许它确实能起到监督学生做功课的作用,但是在伦理上可能有待考究,还有可能破坏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
例如,一些家长会在家中安装监控,24小时监控孩子的情况。在家长期望的效果上可能是有效的,但这是不符合伦理的。张教授表示:“就我个人而言,就算我知道孩子会偷偷看手机,我也不会安装监控,不希望破坏亲子之间的信任关系。从客观上,这是一种工具,但是从伦理上说不过去。”
张教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很多东西都是“双刃剑,对于科学技术,也应该用正确的方式使用它。如果仅仅把这种笔作为收集错题的方式,那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把它用作“监控”学生的工具,未必是一种科学的做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智能纸笔作为新的技术工具,如何使用智能纸笔是关键问题,他认为可以进行尝试。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评估包括教师对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和多学科综合的评估。还需要评估是否对学生造成过度的压制和过度的机械化。不能单纯地根据商家宣传的效果进行判断。
储朝晖认为,在试用一段时间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如果能证明智能笔是好的工具,可以进行更大范围地使用。如果这种笔与人的思维特性,各方面感知不协调,使用效果不好,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3
法学教授: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采集应更严格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教授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的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采集敏感个人信息需要充分性必要和履行非常严格的保护措施。
关于学校使用智能纸笔收集的信息是否具有充分必要性?许可教授认为这未通过充分必要性的要求。因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四大原则是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在敏感个人信息包括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方面要求更加严格。除了符合一般意义的四大原则,还特别强调充分的必要性。具体到学校教育,充分必要性就是指智能纸笔会对教学产生重大影响,“我想这很难去论证,没有智能纸笔,教学工作就无法开展。”许可教授说。
许可教授提到,这同时还涉及到未成年人监护人同意的问题,必须单独明确告知监护人使用智能纸笔带来的风险。只有在征得学生监护人明确的同意、证明具有充分的必要性,才能构成使用智能纸笔收集个人信息的条件。许可教授表示,“显然智能纸笔没有充分必要性,如果智能纸笔还配备有摄像头,那对学生的信息的收集更不必要。”
“另外,智能纸笔的使用还涉及到三方关系——企业、学校、孩子和家长。实际上学校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或法律关系。因为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本身就是不平等的,这尤其需要老师审慎地使用权力,避免商业上的利益扭曲了正常的教学。”许可教授分析,一般来说,老师不太可能主动地去推广使用智能纸笔,要避免商业扭曲了本来的教学秩序和教育管理,这叠加的教育中的权力和权利不平衡,可能导致的孩子和家长的权利受损,“我想这才是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