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双减后,我跟教育大佬吵架:接受孩子平庸的父母, 都有保底的底气

大多数爱把“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这句话挂在嘴边的父母,都有托底的实力。别一听某个大佬说“接受娃是个普通人”就心安理得地躺平,而是应该始终保持清醒:该学的东西还是一点都不能落。

........................................

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很大的媒体平台直播连麦活动,和几个教育大V探讨孩子教育问题。

刚开始很详和,大家,包括我都很拥护双减,都很赞成在周末的时候多带孩子逛逛公园、爬爬山,或者学学琴棋书画等非学科类的技能。

但后来,在谈到双减政策下,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语数外学习的时候,以及如何看待中考分流的时候,我们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我坚持父母对语数外学习的重视一点都不能少,双减只是减掉了一些机械重复的、对孩子学习帮助不太大的作业,并防止家长报过多的校外培训班,让孩子疲于奔命,这个初心是好的,我是非常认可的。但这不代表语数外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就降低了——中考分流的压力,可一点都没有少!

我说:家长应该尽自己所能,把孩子送进高中!

这时,几个教育大V纷纷在劝父母要放轻松:

“孩子不一定要上高中,才能有美好的未来。现在有很多职业是我们之前想都想不到的,以后职业会越来越多元化,语数外不好的孩子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工作和生活并不会比上高中、上大学的那些孩子差……”

“真的是行行出状元。你能想象吗?我前段时间请了一个收纳师到家里来帮我做收纳工作,一天居然要5万元,这个收入要远超大部分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了吧……”

“我们要接受孩子的平庸,因为我自己也很平庸……”

这些话本身完全没有任何问题,非常祥和,非常正确。但那天晚上,我实在没忍住,直接怼了一句:“你们说的理论上都对,但被你们一说,我咋这么不信呢?”

“你们一个孩子上北大,然后告诉我其实孩子不上高中也没问题,要接受孩子的平庸;一个是著名作家,能拿得出5万元请收纳师来家里一次,然后告诉我你自己很平庸,所以也接受孩子的平庸……咱是不是对‘平庸’的定义不太一样啊?”

他们都是我很尊敬的教育界同行,但是听着他们风清云淡地给自己贴“普通人”、“平庸”的标签时,我真是有点坐不住——但凡能被邀请去参加这种数十万人观看的连麦直播的嘉宾,都是在这个行业里有点名头的人吧,非说自己平庸,让人情何以堪。

当然,我相信他们是真心觉得自己其实很普通的,因为他们的能力摆在那儿,会觉得自己的成就其实都很稀松平常,就好像王健林真的觉得一个亿是个小目标一样。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网络上非常火的一篇文章,文中的清华教授说,自己是个不战而降的妈妈,自己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她还说自己的教育观,就是要让孩子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她说的每句话,都对。但是,却依然引起大众的激烈反应,为什么?!

口口声声说接受孩子平庸的父母

大都有托底的实力

首先,这个妈妈自己的履历就相当不普通,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后进入清华工作。

这金牌履历,足以秒杀95%的普通大众。

其次,这个妈妈眼里的“普通人”女儿,上的小学是不普通的海淀重点小学——清华附小,而且如果不出意外,作为清华子弟,她可以直接升入“海淀六小强”之一的清华附中!

作为一个海淀爸爸,我深知“海淀六小强”的入学门槛有多高!

一个普通孩子,想要小升初考上清华附中,需要参加各种竞赛且拿到奖项,需要每个周末都扎在黄庄各个培训班里埋头苦读,需要用六年不间断的努力,才能争取到一个名额

你的孩子明明已经躺赢了99%的普通孩子,你却说自己已经躺平去接受她的“普通”,难怪普通老百姓不买帐。

但这对这个教授来说,可能还真不是瞎话,而是妥妥的大实话。为啥呢?

一是因为,以她的“标准”来看,孩子的确已经算是普通了,毕竟她的起点高,无形中把“普通孩子”的标准抬高了,自己却不自知;

另一方面是,她也的确能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因为人家有这个实力啊!

孩子想开个奶茶店,父母提供启动资金、找人脉一起经营。哪怕娃失败了,也可以重返学校读个硕士、博士,照样活得风生水起。

当年,高晓松考上清华说要搞音乐,还要靠卖唱养活自己。结果两天挣到5毛钱也没饿着自己,因为他一个电话,家里就派车来接,还准备了一大桌菜。

退学后连个本科毕业证都没有的他,直接进入亚洲电视艺术中心做实习编导,这背后没有父母的人脉支持,能实现吗?

反正我是不信!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说儿子“就是个小孩子”的大佬可以拿出几个亿,只为了让儿子找一下投资经验;有钱人可以花几百万送成绩一般的孩子进入常青藤盟校;有点资本的父母,孩子考不进常青藤盟校,那么只好“屈尊”上个美国排名前50-100的大学了,在他们眼里,这已经很“普通”了……

股神巴菲特的父母都是社会名流,并不是什么普通人

发现没,大多数爱把“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这句话挂在嘴边的父母,都有托底的实力。

哪怕孩子真的一事无成,他们也有被啃老的资格。但是,忙于养家糊口的普通人,你真的有这样的实力吗?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在争论时,有个育儿大V说:我们要无条件接纳孩子,上不了高中又怎么样呢……

我说:我完全赞成。但是无条件接纳孩子不代表我们就躺平了,孩子上不上高中都无所谓了。有一句话,叫“改变我所能改变的,接受我不能改变的,并愿上天赐予我分辨这二者的智慧”。

如果孩子已经在中考中没考好,只能上职高,那这个时候,家长就不应该打骂孩子,因为这完全没有用。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并积极和孩子沟通,寻找下一步的最优解。

比如孩子喜欢做饭,那是不是可以学个烹饪;孩子动手能力强,又喜欢车,是不是可以学个汽修……这个是无条件的接纳——不管你考得怎样,你都是我的孩子,我要给你无条件的支持,让你知道父母是你的后盾,家是你的港湾。

但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才上小学,你这时候就抱着“上不上高中无所谓”的态度,不觉得有点早了吗?

明明这个时候,你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你还有充裕的时间去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提升他的学习能力,尽可能地帮他打好基础。

尽己所能,改变能改变的,让孩子有更大的几率上高中,这才是父母应有的态度吧!

说了这么多,我想就此打住。怕再说下去,会说出不正确的大实话。

总而言之,别一听某个大佬说“接受娃是个普通人”就心安理得地躺平,而是应该始终保持清醒:该学的东西还是一点都不能落。

下一次,听到某个大佬大谈特谈“接受孩子的平庸”时,先回答两个问题:

他自己真的是普通人吗?

他的孩子真的很平庸吗?

如果不是,那就千万别当真。所谓的“接受孩子的平庸”这句话,说出来轻飘飘,但若只是简单粗暴地去理解、认同,孩子为此要付出的代价或许会很沉重。

我们拥护双减政策的初心,我们反对不顾孩子身心健康、过度鸡娃的行为,我们也希望停止内卷和恶意竞争,我们渴望一个更公平、更开放的教育环境。

但是在拥护政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没钱没背景的普通家长,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牢牢抓住语数外这根定海神针,不要在中考被分流走,别一失足成千古恨。作为一个家长,我真的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读职高,至少目前不行。

今天文章说的都是大实话,没有什么大道理。爱听也罢,不爱听也罢,这就是我真实的想法。你要是赞成我的观点,欢迎在下面点“在看”和“赞”,祝你家娃不在中考被分流走,顺利考上大学。

顺其自然也好、静待花开也罢,都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而应该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容许自己,保持适度的焦虑,躺平不可取,只有持续奋斗才能创造出无限可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