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为提升90后大学生幸福感, 可营造积极人际氛围, 建立情绪疏通机制

真实的幸福主要指有着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但持续的幸福则需由积极的情绪、自主的投入、追求人生的意义,处理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以换取相应的成就组成,从而实现一种蓬勃的人生,实际上则特别要求在情绪、价值和实现幸福的条件健康和家庭方面做出努力。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是可控的,它主要需要依靠个体发掘、辨别、培育和运用自身的优势和美德来实现,同时也需要外在环境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来实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活在大的社会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群体他们身上同样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这是无法改变,也是作用空间很小的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培育90后大学生的幸福感,则需要90后主体自身的努力和学校及家庭组织系统的积极干预来实现。此外,90后大学生的幸福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提升90后大学生的幸福感必须要有群体针对性。

90后大学生的幸福感与家的联系更加紧密,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他们带来幸福感,和睦的家庭也能培养更高的幸福感受能力;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身上不可忽视的问题,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幸福的重要基础,起着为幸福保驾护航的作用。

幸福得靠个人去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不失为一种创造幸福的重要途径;有了能力,有了基础,有了途径,还需要对90后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进行优化,为大学生的幸福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样必要,最后从反馈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情绪进行管理和引导,则为幸福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如此层层保障,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营造积极人际氛围,改善幸福生活条件

人际关系是影响90后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学生的人际交往却是离不开社会的。社会幸福作为继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研究后的积极心理学的又一个研究视角,是对幸福感研究的深化与发展。

社会幸福感是个体对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生活环境和社会功能的自我评估,其定义为个体对社会的整合感、对他人的认同感、与社会的和谐一致感、对社会的贡献感、以及对社会实现潜能与发展的信任感。虽然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只要是他们所处的社会大背景,但我们不可否认与大学生有着密切关系的校园环境对他们社会幸福感的重要影响。

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他们除了通过网络及一些兼职活动来了解社会,实际上校园就是他们的微型社会。而这个微型社会环境的建设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相比于大的社会时代背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

相比于其他群体,90后大学生的生活基本上在学校这个微型社会中度过。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就需要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学生与学校的协同感、归属感、作为学校一份子的价值感、对学校是否能实现他们的潜能发挥的信任感方面做出努力。

每所不同大学的文化精神都会培养出不同的人,这实际上一定程度上也为大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塑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而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校内的学生文化,以学生的闲暇生活为背景,主要是学生组织社团活动;另外一种是校园生活的多种内容,主要是由学校、师生、后勤等各成员共同主导的物质、制度、精神方面的生活内容。

具体来说,校园文化的结构包括文化活动、校园精神和文化环境。因此,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学校各部门从以上三方面进行积极贯彻,树立学校积极向上的一种具有蓬勃活力的校园环境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增添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目前出现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其困扰主要表现在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问题以及求职与择业问题,其中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尤为突出。

对于学校来说,学校需要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传统,通过积极心理健康课、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和个案咨询等积极心理辅导活动方式来培育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美德,使他们通过自身的优势和力量来抵抗现实的种种压力与困扰,在面对生活中实现自我成长中,从而获得幸福。

具体来说,学校需要通过有效的积极心理学辅导练习培育学生的感恩品质,挖掘学生的突出优势,以及他们的积极主动式回应思维与行为等,使他们自身长期具备实现幸福生活的能力。同样,面对目前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严重的事实,学校更要做好积极心理预防工作,使学生对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症状表现、如何进行自助和他助等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自己要树立为构建积极校园环境做出贡献的意识,同时培养自己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和通过勇于和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积极心理辅导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建立情绪疏通机制,实现幸福持续发展

正性情绪和负向情绪是大学生幸福感的外在表现,良好和稳定的情绪一方面折射出优质的幸福状态,另一方面,良好的情绪也能增长和强化优质幸福感。中国微笑协会的诞生和微笑活动的蔓延说明良好的情绪是可以带动人们走向幸福的。

同样消解负向情绪是减少获得幸福感障碍的重要方法。每个人都有一颗追求幸福的心,但是很多人在弥漫的负向情绪中把幸福感消磨殆尽,有的人不懂得正向情绪积攒的重要性,良好的幸福感难以延续,得不到质的提升。

90后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中,情绪极易受到学业成绩、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波动。很多人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而消磨了幸福感,因此要建立情绪疏通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情绪疏通机制包括两个角度两个层面。两个角度分别是正向情绪积攒角度和负面情绪疏通角度;两个层面分别是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首先在学校层面,很多学校都设置有心理辅导机构,但是问题在于这种机构职能在学生问题发生之后才做善后工作,效果不好,而且针对面狭窄。

情绪疏通机制要求学校层面建立普及面广的正向情绪积攒机制和负向情绪疏通机制。正向情绪积攒机制主要通过提供学生正向情绪体验活动、学会微笑课程等方式实现,负向情绪疏通机制包括心理辅导机构外,还应该建立情绪发泄空间等。

在广大中国高校中缺乏激烈的正向和负向情绪表达场所,情绪疏通通道太少太单一。其次是在学生层面,应当建立积攒正向情绪和疏通负向情绪的意识,了解两者对于幸福感的重要性。

在正向情绪的积攒方面,应当向积累游戏币一样,越多越好,这也就是积攒大家常说的“正能量”;而在负向情绪的疏通方面,则要自动寻找发泄的途径,男生通过运动、游戏,女生通过逛街、倾诉,方式越多样越有利于幸福感的持续。

中国的大学生比较内敛,过于压抑是重症。如何让大学生放开心扉,自由表达是高校建立情绪疏通机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大学生自己走向幸福需要攻克的重要堡垒。

总的来说,提升90后大学生的幸福感,需要从影响90后大学生不一样的因素上着手。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他们首先需要注重知识文化素养的培养,克服自身的一些缺陷,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其次是积极主动去应对挑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优秀的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保持健康生活和情绪疏通机制模式,展现大学生应有的蓬勃的生命活力;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教育都是在为成年人以后的工作铺平道路,90后大学生主要在学校中实现社会化过程的转化。

因此学校首先要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塑造积极的教育文化氛围,要求以一种积极的眼光来发现和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训练学生积极乐观的思维,让学生在积极投入学习、享受学习乐趣过程中实现幸福。

其次,通过把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让所做的工作积极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并以多样化的形式手段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学校要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幸福观。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辅导,培育他们创造幸福和持续幸福的能力;对于家庭来说,家庭在提升大学生幸福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首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感悟幸福的能力。其次,要规范自身行为,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以积极的力量教育影响孩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