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年薪百万的中产心塞: 我奋斗了这么久, 不是为了让我孩子上中专的

前几天追剧看到这样一句台词,一位中产妈妈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女儿说:

“你考个第二,你高兴什么?”

不禁感叹:

现在家长都这么严格的吗,考第二名还要被骂一顿。

这段时间关于教育的话题一直被大众网友热烈讨论,看到有网友说了这么一句话,觉得很是戳心:

“底层放弃了教育,而上层也不稀罕高考。”

那么夹在中间的“中产阶层”呢?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是怎么想的?

下面分享一则粉丝投稿,你就知道现在年薪百万左右的中产,对子女的教育有多焦虑了。

我是八零后,二十年前跟老公一起来到这个房价三万的一线城市打拼。

那时候我们算是运气好,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这些年也都在努力,一直在升职加薪。

现在我和老公,加起来家庭年收入有个百来万。

偶尔遇上比较旺的年份,一年收入两百来万,不成问题。

在别人看来,我的生活没有任何烦恼,家庭美满事业成功有房有车,但只有我自己知道,为了儿子的学习成绩,我天天焦虑到睡不着觉。

我儿子属于脑袋很笨的那种,我和老公都是硕士学历,真不知道这孩子的智商遗传谁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不爱学习,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兴趣爱好。

我曾经把孩子往艺术方面发展,没天分。

往体育方面发展,他又特别懒。

看似现在的孩子,发展方向多,人生选择多,但架不住我这个孩子没出息呀!扶不起来!

现在眼看着要上高中了,以我儿子这个全班倒数第十,全年级倒数三十的成绩,估计只能上中专、职高了。

回顾我的人生,真是可悲可叹:

我和老公辛辛苦苦打拼来年薪百万的“中产阶层”,难道就要败在我儿子这一代吗?

将来他从职高出来,能找到什么工作,送外卖,还是送快递,还是进厂上流水线?

如果我们耻于让孩子去从事那样的职业,唯一的路子就是让他家里蹲。

我们全家的阶层,都会被他从中产拖到“底层”。

真是不甘心啊!

这封粉丝投稿,这位八零后中产妈妈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充斥在字里行间。

其实我周围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我在互联网公司,身边同事大多月薪两万以上。

夫妻两个都是大厂程序员,工作稳定收入丰厚,常常都是别人家的老公,别人家的老婆,永远是被别人羡慕的人。

而这种光鲜亮丽的人生背后,唯一的“败笔”就是他们对下一代教育的焦虑。

他们的焦虑,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第一,急切地渴望子女可以延续、巩固甚至提升他们现有的阶层。

中产家长们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叫做:阶I层固I话。

很多中产认为,现在的阶层属于越来越固II化的趋势,他们是赶上了固34化之前的末班车,幸运地挤入中产这个社会层次。

然而,“中产”这个层次的人群呢,在社会中的位置,就好似图钉的中间部位。

往上,是图钉的顶端,那里全是各个领域的精英,富有,高贵,可望而不可即。

往下,则是图钉的底部,宽阔,广袤,人多,并且贫穷。

图钉的中间部位异常光滑,没有任何可供他们支撑的把手,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底层,成为“图钉底”的一员。

往上流动,难如登天,往下坠落,易如反掌。

而中产的孩子,则决定着未来的几十年,这个家庭在社会中的定位在哪里。

孩子若是出息,则会把一家人再往上流动。

若是没出息,最好的结果就是拼命守住中产的位置,更坏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坠入底层。

第二,对子女抱有过高的期待。

我有个同事,月薪两万,每个月花一万多在她八岁孩子的教育方面,各种兴趣班挨个上,孩子天天比总WE统都忙。

问她为啥这么拼啊,她说:

“我想尽早地发现孩子的真正天赋在哪里,然后重点培养这个天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让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但绝大多数小孩子,都是普通的资质,普通的智商,无论砸多少钱进去,最后大概率就是会成为一个,什么都懂一点的普通人。

中产们,对孩子的期待都太高了。

第三,在他们的“教育字典”里,不许失败,只许成功。

同事把孩子送去学舞蹈,学画画,学滑冰,会强迫孩子必须每个都学出成绩来。

但我们都知道,人一辈子,花几十年都未必能把一件事做好,那么小的孩子,如何能满足你那么大的期待呢?

中产们的焦虑,已经传染给了他们的孩子。

真不知道在这样的高压教育之下,孩子的心灵健康还能有保障吗?

结语

其实现在很多年薪几十万的中产,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并非真的要求孩子必须考到什么高级的学历,成为硕士,博士什么的。

中产教育焦虑的背后,深层且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带来的阶层的滑落。

但中产们忘记了,他们的孩子,任何的孩子,都不应该是为了成为“让父母满意”的人而生,而是为了成为他们自己而生。

孩子并不是一个要“让父母高兴满意”的物件,也没有义务给父母延续什么阶层。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也应活出他们自己的人生。

讨论

如果你年薪百万,是成功的中产人士,你能接受自己孩子上职高,上中专,上大专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