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埋没的人才吗? 刘本良赴美工作年薪1.2亿系谣言, 坦言会留在国内

刘本良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材料学博士;在国内属于比较冷门的专业,做到博士了,正常说有一定的实力了。以5000元月薪去求职,还引发了面试官怀疑其学历是假的;在求职未果的情况下,去了一家上市公司的研究所工作。

undefined

根据8月30日的《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早前传刘本良博士已经从研究所离职,在美国一家核冷聚变研究所工作,年薪1.2亿元美金。这些都是谣言,目前本人依然在北京,离职是真的,目前从事自主的研究工作。

关于刘本良博士的谣言,其实漏洞是很大的;一眼都可以看穿的,为什么很多人会相信的,还被带了节奏。一个漏洞就是待遇;年薪1.2亿美元,这是最大的谣言。美国是一个资本的社会,年薪百万很多,1.2亿估计也是绝无仅有的。刘本良有什么科研成就可以拿到这么高的工资;难道是那个“超级电池”的理想,美国老板就愿意出1.2亿美金,人家的钱不是大风吹来的。

还有就是年龄;一个已经35岁的材料学博士,实际上已经过了人生科研的巅峰期,最多也只有五年左右高峰期了,到后面是经验大于能力了。在国内35岁是科技公司的一道坎;其实这是和欧美高科技公司学来的,35岁以后,人的创新能力确实开始走下坡路了。

以上两点是非常大的漏洞,还是有人相信,为他鸣冤叫屈,实际上是真不懂人才培养的机制。刘本良博士的“超级电池”理想确实非常丰满,实行了以后,人类的能源可能就可以自由使用了。我们看到了科研工作者的执著的一面;具备了一名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超级电池”计划应该是所有做可控核聚变科学家共同的梦想。

最后结语

大家对于刘本良博士的关心,是出于爱才惜才的心里;还有对国内科研环境不自信的心理;怕耽误了刘博士;所以关注得比较多。也被他大胆的科研设想迷惑了。按照国内现在的情况,如果刘博士科研能力强,肯定有企业愿意聘请他的,能源电池企业现在基本是求贤若渴的状态,只要有能力是不会被埋没的。

刘博士的个人能力肯定是被神化了的;从1.2亿美元的年薪就可以看出来。本质上说已经35岁博士,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实际是被社会淘汰了。至于自主研究,实际上是更没有前途的行业。理工科不是文科,需要大量实验数据做基础积累的,没有实验室是无法出科研成果的,一个高质量的实验室,需要海量的资金来支持的。大家可以爱才惜才,但是不能被某些人带了节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