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话题,近些日子确实很火热。这说明公众目光越来越关注课本对青少年的影响,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教科书出现问题,影响的不是一两个孩子。所以教科书编审的慎重,不可有任何含糊。
即便是编审人员没有不良的初衷和目的,但出现争议之后都应该正确面对,并听取民声积极改正。尤其是在是非评判和人物定性上,必须在社会广泛认可肯定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教科书内容。
联想柳传志入选小学课本引争议
近日,有网友爆料自己一年级孩子刚发的教材,话说是福建省中小学诚信教育的课外读本里,将联想总裁柳传志选入其中。文章《守时的柳传志》中,讲述了柳传志的一些“诚信守时”的小故事。比如参加活动不迟到,因担心影响主办方而不急于赶往现场,还有就是在自己公司迟到柳传志自罚占了半个小时。
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极力赞扬柳传志“守时”的同时,更没有忘记贬斥其他企业家,并表示“我们国家的企业家,能有 70% 的人准时到就已经很不错了。”
柳传志好坏不说,但将其做孩子们的榜样,太着急了吧
话说,弘扬诚信守时,肯定是没问题。但是如果将这些点滴事件就在公众中,尤其是面向小学生“树榜样”,这就有点太相当然了,不严谨,不慎重。
柳传志的是是非非,当然需要更多详情和真相来证实,我们作为局外者,不知情,故暂且也不想多说。但作为教科书的榜样类典型代表,必须是全民榜样才好,而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甚至连他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家都没有定论,在这种情况下,将其入选课本,硬让其成为小学生的榜样,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
教材不同于其他读物,其受众面相当广泛,尤其是涉及未成年孩子的意识和思想引导,影响孩子们观念的塑造。对孩子们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会尽力的模仿,崇拜,甚至成为信仰和偶像。
或许很多孩子没有记住“诚信守时”,却因这篇文章记住了柳传志。而将如此尚未得到广泛认可的任务当作榜样,到最后,就不一定是打谁的脸,也不一定是谁最尴尬了。
教材资料选编,不能让编审人员“擅作主张”
孩子们的榜样,不能仅仅以编审人员的三观来评定和树立。入选教材的人物和事件评述,应该符合主流已经基本确定价值观。所以在教材内容编审上,要更多听取民声,而不是“擅自做主”。
个别人认为插图符合美学价值,那么请留在个别人视野里欣赏。个别人将某些特定人物作为榜样,同样也只能是自己去崇拜和信仰,甚至追随。但对于教科书,必须是被全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和榜样。
你个人认为的好,不一定是真的好,大家都说好,这才是真的好,才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指导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