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学,选专业,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应当谨慎,因为一个不慎可能就会选到没有前(钱)途的专业;而高校的专业设置,则更应当慎之又慎,因为一个不慎就可能会影响到更多的学生。
但是纵观以往的高校专业设置,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却缺少了一点理性,只照顾到了当下,未考虑到专业的长远发展,以及对毕业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致于有些高校的某些专业,才刚刚开设了十几年或几年,就开始遇冷被淘汰掉了。而这些专业的学生,也大多数没有了发展前途,只能通过“转专业”或“转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一专业来说吧!在过去的5年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一专业,共被83所大学撤销,从这些大学的专业名单上消失了。
用有些学生的话来说就是,我入学时发现,学校的这个专业才刚开设3年,连个毕业生都找不到;我上课后发现,这个专业的老师,都是从其他专业拼凑而来的;我毕业后发现,原来我是这个专业的最后一届学生,因为我毕业了,所以这个专业就此消失了。
不得不说,一个专业的开设与消失,都是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高校的专业设置因时而变,也实属正常。
然而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样,从1998年开始被设立,到2001年开设院校增至132所,再到2012、2013年登上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名单,再到5年内被83所大学撤销,从爆火到遇冷,盛衰转变仅用10多年的情况,还是很难说正常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设立,是因为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多的公共管理人才。这种社会需求无疑是真实的,但也是具有时效性和欺骗性的。如果前面的人一下子把这个需求给填满了,那么后面的人就没有多少机会了。
当这个专业的人才遇冷,就业很困难的时候,这个专业也就成了“鸡肋”,被越来越多学生抛弃,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抹掉了。
其实,在现在高校开设的众多专业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只是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而它的爆火与遇冷,也将是很多专业的最终归宿。因为现在的很多专业,都已经开始出现由盛转衰的苗头了,比如说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等。
而这些出现了由盛转衰苗头的专业,大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大多数都是复合型专业,学生们平时什么都学,什么都会,但却什么都不精。所以找工作的时候,自然就缺少了核心竞争力,不被企业所看重了。
所以有专家表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的根基首先是理学类、工学类和农学类,然后才有经济、管理、人文、艺术......所以从不容易替代的角度来看,基础学科最不容易被替代。从学科的角度来看,理工类不容易被替代的程度,也要远高于人文社科。因为很多有理工类学习背景的学生,做行政人事等管理类专业非常容易上手,但是人文社科的学生,却没有办法反过来。对此,你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