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哈佛耗时40年调查一万名学生发现: 学霸并非天生, 小学阶段很重要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没有人能够一下子就获得成功。对于个体而言,要想在长大后拥有过人的才能,势必要在小的时候打下牢牢的基础。

学习这件事同样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从简到繁的过程,不过个体能否在未来获得成功的结局不光受制于智商的高下和努力的程度,同时还会受到接受信息的速度,理解能力的高低,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等诸多因素。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是否强悍呢?绝大多数人都会根据个体的知识掌握能力去评判这件事。

相信大家都知道学霸这个词,该词汇最初起源于网络用语,指的是学习优异知识接受度高于普通人,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巨大优势的人群。

相比于普通的学生,学霸的心态更稳定,能力更优秀,哪怕是别人都考砸了,他们也能轻松应对考试。

以往人们在提到学习好的孩子时,都不免联想到书呆子这个词,但学霸却与书呆子完全相反,书呆子的好成绩是靠着死记硬背得来的,而学霸则是自小就学习能力出众,可以轻松的掌握各科知识的人。

为此为此有人认为,假如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学习就好,他长大后一定成为一个学霸,其实这个观点未必正确,就比如伤仲永和江郎才尽等例子指的就是个体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哪怕个体小的时候聪慧机敏,但若在成长的过程中未能付出应有的努力,那么他早晚将失去引以为傲的天赋。

还有一些例子也很常见,那就是幼年时期学习能力一般,但通过后天的努力一步步成为大众眼中的聪明人。

如何才能成为学霸?哈佛大学耗时40年,追踪了1万名学生后发现学霸并不是天生的,小学阶段的教育尤为重要。

真正拉开学习能力差距的从来都不是考试中的分数,而是个体的学习习惯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塑成。

一,优秀的学习习惯。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学霸们的日常,并且倾听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时,我们一定能发现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学霸往往拥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认真听课,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下课完成作业就能够获得好成绩,但这只是最基础的部分,做到以上几点只能巩固基础,却未必能让孩子的学习能力拥有更大的提升。

课前预习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记笔记,课后复习以及练习,并且利用课外方式补充相关知识,才是成为学霸的重中之重。

普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便放松了下来,但学霸哪怕是走入职场,他们依旧维持着上学时的优秀习惯,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然后再通过实践去论证此前的结论。

二,出众的学习兴趣。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兴趣,无论是哪一门科目,孩子都觉得毫无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无比。

不过哈佛大学经研究后发现,这种兴趣并不一定要靠先天的基因,后天的培养也可以激发出孩子对学习的爱好。

由于不同学科的知识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对某一类知识的兴趣和启蒙老师脱不开关系。

家长可以试着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并利用幼年时期的求知欲,将其与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然后让孩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只是停留在教材上永远是枯燥的,可一旦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实践就变得相当有趣。

三,初步的逻辑能力。

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同时也是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

科学研究显示个体在13岁之前大脑并未发育完全仍处于发育阶段当中。所以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那些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靠的绝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消化。

家长要做的是对子女的学习状况仔细观察,如果意识到孩子仅仅靠死记硬背来记住相关内容一定要及时干预,因为这么做无法带来任何的进步,只有将知识消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永远地留存在脑海当中。

总而言之,学霸不是天生的,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学霸,不妨利用本文的几大方法一步一步培养出聪慧的孩子。

- The End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