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年以前,“鸡娃”和“鸡娃父母”这一新鲜词汇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大家不禁纷纷感叹其手段是足够狠辣时,也有人指出了隐忧:“被这样变态方式激励长大的学生,以后到社会上,会是什么样的人?”
现在,那些“鸡娃”已经长大了一批,他们即将迈入人才招聘市场,“鸡娃”的家长们也临近退休。对一般家庭来说, 在这种时间节点,家庭内部都或多或少感觉轻松一些。毕竟学生已经有自立能力可以迈入社会,家长也该歇歇了,这个家庭至少可以休养生息好几年。
但是,“鸡娃”家庭可不一样。由于早年间家长一直坚持错误的教育路线,导致学生人格发展不健全,认为“会学习、能学习”就是宇宙的中心,而自己则是世界的起点,殊不知社会生存竞争的激烈。
空有文凭,没有工作能力,根本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
有的时候,仅凭一纸文凭无法使人过得顺风顺水,想要在残酷又激烈的职场上立足,还是要依靠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对待世界的方式。
学历是什么?学历是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说白了,学历就是证明这个人有能力、有智力的一种官方契约。现在各大高校每年都在招新生,有的时候还会扩招。
有大量的人才每年都在流入招聘市场,即使是名校出身,仅凭一纸光辉亮丽的学位证书,而没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并且一味地眼高手低,公司也是不会要的。
现在,“本科生贬值”这个话题已经说烂了。其实,近几年已经逐渐进入“全民考研”时代,很多名校毕业生在毕业很久以前就开始谋划自己未来的道路,想尽办法提升自己的知识、学历和专业水平,争取向更上层迈进。在对待未来这件事上,学霸往往比普通人更加努力。
一般来说,一个人之所以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脱颖而出,他要么是极其有天赋,有一颗十分聪明的脑袋;要么十分认真学习,付出了比旁人辛苦十倍的努力。强者和努力的人往往都更受人尊敬,所以普通人在看学霸的时候往往都会有一种羡慕和崇拜的情绪。
如果想培养出“眼高手低”的学生,就请这样做,坑学生也坑家长
但是除了上述两类令人敬佩的学霸,还有一种能够考上名校的学生,就是靠着家长的鸡娃式教育一路上升的人。这类教育对人格伤害极大,特别容易培养出偏激、小皇帝、没有生活常识和缺乏人情世故的人。
这一类学生虽然往往可以获得不错的文凭证书,但是一到社会上,就会被狠狠打脸。“打脸”还不是很严重的,最严重的是由于家长常年的高压教育,家庭关系已经变得畸形,“新式啃老”这一现象应运而生。
有一位“鸡娃”的家长就这样后悔到:“现在儿子已经毕业好几年了,一直都是眼高手低,不肯出去工作。孩子爸好不容易托关系找人给他介绍工作,可是孩子到了工作岗位上也不不认真干活,干了三两天就回来说工作不好,可是世界上哪有事事顺心的工作呢?
每个人的工作都会有或多或少不如意的地方,但是为了家庭,我们都需要忍耐。“这还不算,儿子天天靠着我和孩子他爸赚的钱去大手大脚地挥霍,一点也不体恤家长的辛苦。现在我们俩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可是依然要接受公司的返聘,去挣钱养“巨婴”。”
“最难受的是我们家长举半生之力,大半辈子都在省吃俭用,想要将学生拖到高处,回过头来却发现学生过得比我们还差,关键是他甚至不肯好好努力。”
只有成绩漂亮还不够,还应培养学生正常的人格,让他们认识这个世界
从这位家长的诉苦中我们可以看出:光要求学生的成绩是不够的,家长和老师还要同时施以常识和同理心的教导。但凡这位鸡娃的家长教育过他“父母挣钱不容易,要理解家长”之类的话,都不会像现在这样互相折磨。
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这位家长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就出现了原则上的错误。家长误将考上重点大学当做学生人生的最终目标来教导,可是除了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学生剩下的人生还有六七十年之久,也就是说“鸡娃”的家长严重违背了教育学生的初心。
家长想让学生考上好大学的初心是为了让学生能在以后有更优质的生活,凭借文凭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不是考上一所大学之后整个人生都万事大吉了。考上大学之后学生的人生还长着呢,怎么可以把起点当做终点来教育?
所以在我们普通家长抓学习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有空的时候带学生多到街上走一走,让他好好认识这个世界,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
而不是将学生一味地束缚在学术的象牙塔中,学生又不是长发公主佩乐,把它像羊一样圈在圈里,不觉得这是现代教育的缺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