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家长和学校关注的重点,学习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劳逸结合,双减后,教育部门也倡导学生快乐学习,而最让学生感到最快乐的事——放假!
中高考是悬在学生和家长心头头的大事,决定着学生未来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受应试教育影响颇深,总是希望学生能多学一点,多学会习,未来就有可能多考一分,导致很多学生即使在假期也要专心学习,但学生们依然盼望假期的来临。
最让人期待的是寒暑假,放假时间约在两个月左右,还有元旦、中秋、国庆等假期加在其中,让学生们能够暂时“逃离学校”,但对学生而言,假期多多益善,网传长假后迎来假期,学生们真的能实现愿望吗?听听官方怎么说。
长假过后又要迎来假期?官方已回应,在校生的6天长假或许不是梦
网传学生们将迎来“春秋假”,引得不少家长议论纷纷,增设新假期并非空穴来风,之前就有春秋假的例子,部分高校会在寒暑假结束后,适当放假,让学生能错开高峰假期出行,有机会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多数家长对此十分关注,长假之后,学生们有望迎来春秋假?官方已进行回应,若是学校在完成教学时长和教学任务的前途下,可以根据当地的各项政策,以及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假期适当调整,在校学生的6天长假或许不是梦。
大学作为全日制学校,需要学生全天候在校学习,学习任务没有高中繁重,但放假时长并不多,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了“春假”制度,方便大学生进行春游踏青,劳逸结合。
很多南方的中小学,也有“春秋假”,感受春种秋收,但多数北方学校,没有这样的传统,基本按照国家法定假日休息。
很多大学生对春秋假十分期待,避开出行高峰,和室友来一次周围城市游,初高中学生学业繁忙,涉及到中高考,需要按照学校的具体情况决定,而小学生放假容易,但如果学生放假,家长不放假的话,反而会给家长带来看娃负担。
若是实行“春秋假”制度,对学生有什么好处?
如今很多小学生,所学知识皆来自书本,对现实中的大自然不太了解,也不太了解真实的现实生活,反而被书本上的知识牵着走,如果课本一旦出现问题,将影响广大的学生的三观和认知。
设立“春秋假”,可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出行机会,在特殊时期下,高峰出现危险系数过大,很多家长不愿意在长假带学生出行,导致中小学生亲近自然机会大大减少,春秋假的错峰出行,也能让很多家长放心,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能拉进亲子关系,对学生更深入的了解。
“纸上觉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时间才能让学生们有机会,亲身体验感兴趣的事,实行春秋假制度,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兴趣爱好。
很多小学都有游学活动,学校利用假期或者额外安排时间,带学生们到名胜古迹游学,既能让学生劳逸结合,还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春秋假”吗?
为何“春秋假”一直没能全国落实?老师对此有话说
“春秋假”概念由来已久,每年都有学生期待,自己这一届能成为幸运儿,但很多学校一直未能落实,让学生白高兴一场,为何多数学校都没能落实这一假期?
最矛盾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看管问题,春秋假的定位是解放学生天性,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可放假的只有学生,家长仍需要努力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学生,如果放长假,对家长而言是巨大的挑战,而且在家长的角度,更希望学生将时间花在学习上。
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贸然实行春秋假,需要老师重新调整教学进度,刚开学就放假的话,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上课积极性,给老师带来教学压力。
若是实行春秋假利弊共存,需要学校和家长进行协商和沟通,但笔者建议,多给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脚踏实地才能稳步提升,不能只做书本学霸,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接地气,尤其是城市学生,要丰富自己的所见所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