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爱人,但仍旧可以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思念某人,但仍为他消失在你的生活里而感到高兴。”
到底是谁,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到底经过多少彻夜忧思,才能脱口而出这样的话——有些许叛逆的意味,但是细想真理至极。
这句话出自塔拉韦斯特弗的采访,她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我常常对她故事般的人生产生奇妙的联想以及由衷地敬佩她能够在极端的生活中做出艰难的选择。这需要巨大的勇气来同内心的自己撕扯,打碎,再造,然后重塑自我,获得新生。
故事发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美国爱达荷州山区,这里有连绵的山和塔拉一家。塔拉有五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塔拉的妈妈是一位无执照的助产士,同时研制草药和精油,这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她的爸爸经营着一个废料厂,不过他患有严重的躁郁症,偏执暴力,还是忠诚的摩门教徒,他不相信政府,认为学校是恶魔,控制人的思想;认为青霉素是毒药,只有自己研制的草药才最有保障;认为世界末日会来临;认为小便没尿在手上就不用洗手、女孩穿着暴露就是放荡……
所以塔拉和她的兄弟姐妹们都不被允许上学;他们一家也从来没有去过医院,以至于一家七个孩子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出生证明。最令人费解的是,即使是后来塔拉母亲经历车祸,神志不清;父亲经历爆炸,面目全非,肉体模糊……自始至终都没有进过医院医治,全靠家里自己研制的药。很难想象新时代之下,仍然有家庭会有这样的遭遇。我深感同情,同时对塔拉偏执的父亲感到愤怒。
得以让塔拉重获新生的推动力,最主要的还有他的两个哥哥,泰勒和肖恩。肖恩也是一个暴力狂,他喜欢侮辱并且撕打他的两个妹妹。塔拉无数次被他羞辱,却毫无还手之力。她很多时候或许还对肖恩残留有一丝幻想:当他们一起在合唱班的时候;当他们一起在废料厂帮爸爸工作的时候;又或者是肖恩命悬一线,躺在病床上独独呼喊“塔拉”的时候……
可现实终究是把她从幻想中拉了出来。肖恩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且愈加放肆,到了威胁塔拉生命的地步。塔拉诚恳地向爸爸妈妈诉说肖恩的暴力行为,母亲明明知道她所受的所有委屈,却因性格懦弱,选择无视与沉默,自始至终没有人愿意相信,也没有人愿意帮她,就连被肖恩暴力的姐姐也与父母站在一边。他们一起控诉塔拉的行为是破坏家庭的行为,是鬼迷心窍,是与魔鬼站在一边。
在这样一个孤立无援的家庭里,塔拉仿佛深处漩涡之中,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洪水湮没,永远失去自我。还好有哥哥泰勒,塔拉的最后一根稻草。泰勒和塔拉一样讨厌家里的一切,所以他不顾父亲的反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远方上了大学,离开了这个充满压抑和禁锢的地方。他还鼓励塔拉:“是时候离开了,塔拉。对你来说,这儿是最糟糕的地方,去我去的地方吧,去上大学。”
泰勒的话是改变塔拉一生的开始,从此她通过自学,在17岁的年纪获得了杨百翰大学的入学通知。大学是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当塔拉第一次走进真正的课堂,才发现自己和同学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但她并没有沮丧,凭借毅力和信念,塔拉不仅从不及格生成为全优生,还获得了去剑桥大学交换的机会。继而在那里攻读硕士,又成为哈佛大学访学者,最后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诚然,从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育的强大力量,它可以让一个人焕发新生,创造出另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的世界。我们也可以看到原生家庭的不幸能够给一个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有人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这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从每个个体、每个行为到每种性格、每种思想的形成,都与我们在家庭中经历的一切息息相关。
而我最大的感触便是,希望我们都能像塔拉一样勇敢找寻自我,做真实的真我。她将自己推到悬崖边上,在家庭和自我中反复选择,反复徘徊,面对她的可能是掉下悬崖,也可能是飞向自由的蓝天。一念之间,也是一念之差,这耗费了她数年的光阴去做出一个抉择。很庆幸最后塔拉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涅槃重生。我将她视为强大和独立的榜样,她时刻明白自己的定位,敢于面对自己的缺陷,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想要的和讨厌的,并且为之做出努力改变和避免。我们往往缺少对自己的定位,不太愿意去静下心来好好审视自己的本来面目,或者是勇敢踏出不愿面对和接受不好后果的一步。看看塔拉吧,像她一样敢于和现状对抗,勇于和自己做斗争真的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