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老外”直言, 国内高校把工作重点搞错了: 说对了吗?

一位“老外”指出,中国高校把重点搞错了。他说,中国高校更关注提升国际声望,而衡量国际声望的重要指标就是研究经费和发表论文的数量。中国高校的重点指标应该变为关注本科生的教育质量,而且是关注所有学生的教育,而不仅仅是顶尖的部分。

意思非常明确,高校的重点是本科生教育,而不是研究经费与发表论文等其他东西,否则就是把重点搞错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位“老外”的观点并没有错。之所以成立高校,就是为了培养人才,如果丢掉培养人才这个主业,也就不成其为高校。这是常识。从此位“老外”的观点看,国内高校的管理者违反了常识,这是值得反思的。

此位“老外”是谁呢?其实他不是纯粹的老外,而是内外兼备,所以文中的老外加了引号。他的名称是约翰·霍普克罗夫特,一位计算机科学家,1986年曾获ACM图灵奖,2010年获IEEE冯诺依曼奖,2017年获美国工程院西蒙雷曼奖创始人奖。他既是康奈尔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也是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特别顾问和访问讲席教授,2017年还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应该说,此位“老外”是经过对比之后形成如此看法的,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实际上,人们早就发现一些高校发展方向有些跑偏,过多地关注科研、关注论文、关注项目,培养人才似乎成了无足轻重的副业,也因此早被公众所诟病。

当然,此位“老外”的观点也并非全对。过分关注研究与论文的,只是少数院校。绝大多数院校尤其是“双非”院校,还是潜心于本科教育的。这些院校的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当然,此位“老外”所接触的只是少数院校,不可能对国内高校有个全面了解,以偏概全在所难免,但他的观点是对的,高校就应该“以本为本”。

少数高校把工作重点放在科研与论文上,实际上是跟着各类榜单起舞的结果,注重于追求科研经费、追求论文数量、追求国际学生数量等可以使指标更加好看的项目。比如在追求国际学生数量方面,有的不注意质量,还闹出不小的风波。至于职称评审中的唯论文数量、唯项目数量、唯获奖数量,已经被列为“五唯”并处于纠正之中。

追求榜单漂亮的另外一个结果是,追求综合性。那场至今仍然争论不休的大合并,只是向综合性发展的开始,现在仍在继续。在一些高校管理者看来,综合性成了创造高水平的代名词。可实际上,合并并没有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合并出来的超级大学有的反而在走下坡路。事实证明,合并只是将所有家具集中到一个房间而已,并不能使家具变得更加高档。

一些人以综合为尚,如果说他所在院校是工科院校,还颇为不满,似乎被矮化了。这就导致无论原来是什么性质的院校,一律将发展目标确定为综合性,而不管合适不合适。一些工科性院校和专科性院校大量扩张文科专业,由于资源使用分散,使得一些昔日光芒四射的强势学科暗淡无光、风光不再。

综合性的显著结果是,文科专业大量被复制,有量无质,且远远超出社会需求,使得毕业生年年都是就业困难季。不仅本科如此,文科研究生也是如此,变得一职难求,无论硕士博士,走到职场难以让用人单位说“是”。只管产出、不管需求,不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造成了巨大浪费。花了大量资源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无业可就,这个浪费有多大?这与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堆在仓库里不一样,因为损失的不是高校,而是整个社会。

文科已经被高校“玩砸了”,现在又开始“玩医科”了。这几年,一些名牌大学把注意力转到了大办医学院之上。在他们看来,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如果没有医学院似乎是缺了臂膀少了腿,所以一些名校砸重金也要创办医学院。许多人担心,如此发展下去,高校医学院可能就是如今房地产的翻版。

这可以从两个视角去观察。从全国医药院校的数量看,两年以前的数据是:独立建制的医药院校160所(其中本科院校106所,专科院校54所),综合高校里的医学院81所,加起来是241所。已有240多所医药院校,最需要的是提高办学质量,而不是扩大办学规模。而且从现有格局看,除非有“洪荒之力”,新建医学院也很难进入高水平之列。

位居医学院校前列的,除了北京协和之外,还有中南湘雅、川大华西、山东齐鲁、华科同济、北大医学部、复旦上海医学院、上交医学院、浙大医学院、中大中山医学院等,这些曾经都是独立建制的老牌医科大学,霸主地位难以撼动。即使是武大医学部、西交医学部、吉大医学部、郑大河南医学院等,原来也是独立建制医科大学,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整体实力也很难实现超越,更不用说新建医学院。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实力很强的独立建制的医科大学,比如首都医大、南方医大、南京医大、天津医大、广州医大、中国医大、哈医大、重庆医大、安徽医大、温州医大等。在这种情况之下,新建医学院很难有所突破,即使清华大学也不例外。

正因为如此,宣布新建医学院或医学部的名校,要么是收编既有医药院校,要么与其他院校合作共建,并非从零开始。比如天津大学办医的做法是与两所医大与7家医院搞医教联合体,中国科大则是将安徽省立医院变成第一附属医院。西北工大整体并入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这既是一所集军品科研生产、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与服务机构,也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总的来说,真正从零开始创办医学院的还没有,热衷于办医的初衷也就不言而喻了。 高校新办医学院注定是三四十年见不到成效,因为有的名牌综合性大学自建的医学院已经办了三四十年并没有多少存在感,名校办医实际上也是把重点搞错了。在迫切需要提高办学质量的时代,热衷于扩大办学规模,显然没有把本科教育放在心上,工作有些跑偏。如果把热衷于综合性、大办医学的精力和资源投放到既有本科教育上,那才是真正的办大学。

#高考择校#

网友们,不知你们对“老外”说国内一些高校把工作重点搞错了有何看法,期待留言讨论,供阅读此文者欣赏。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名称的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中南三省理科投档分:哪些医科高校位居前10?有两所“南医”吗?

2020年高考:综合性大学有多少医学院?实力又是什么状态?

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哪些高校数量更多?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不易:供过于求,还是另有原因?

“新式拆分”:三家医学院在大学名义下恢复“独立建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