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同样都是“卖”论文, 人家SCI小店净赚300万, 我却连1分钱都没拿到

人们都说:“世间唯有‘时间’不会停下脚步去等任何人。”

这句话说的一点儿也没错。眨眼间,就已经进入10月份,这也意味着2022年过完了75%。

每到这个时候,除了享受国庆小长假之外,我也习惯性地着手收集全年已经完成工作的相关资料,从而为12月份的年终总结做准备。

于是乎,昨天我就对“发表学术论文”这一最重要的年度成果项目,大致梳理汇总了一下。

01 论文的“高产出”与“低收入”

可谁曾想到,真是不梳理不知道,一梳理吓一跳。我把今年发表论文的特点概括为“三个一”,即“一高、一无、一低”

所谓“一高”,即“高产出”。

截止9月底,今年共计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当然,并不是像SCI那样高级别、高技术、高水平的刊物,但好歹全部都是我们专业领域认定的核心期刊。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像人家一年发表10来篇SCI都没说啥,你就区区6篇非SCI,还配得上“高产”这个词?

可你要知道,那些一年发表10来篇SCI的牛人,要么是学科领域的顶级带头人,要么是有前沿的研究方向,要么是有坚强的团队支持,要么就是专门在读硕博士研究生,他们有搞科研的时间、人员、团队等条件。

而我既没科研课题,只能根据自己的感想与实践去写,又没团队支持,只是孤身一人在打拼,又没有大量的科研时间,日常工作缠身,仅今年前9个月就有近3个月在外出差,这6篇论文都是利用休息时间撰写。

此外,相比于我所在单位全年不到10篇的发文总量,我1人占据半壁江山,使用“高产”这一词汇,好像也不算太过分(有些嘚瑟的味道啦,见谅,哈哈!)。

所谓“一无”,即“无一作”。

不过令人无奈的是,高产归高产,虽然我确确实实都是这6篇论文的实际撰稿人,但最后发表出来的论文,要么压根就没有我的名字,要么就是被排在了第二甚至第三位,总之没有一篇是一作。

其的原因也很简单:

那几篇压根就没有我的名字的论文,主要是“替”单位领导代写的。这个不便过多议论,其实大家都懂的!

而名字排在第二、第三位的论文,则是我在撰写完成之后,请读博时所在院校的老师,或者留校任教的师兄帮忙修改。为了便于在核心期刊发表,想让他们与编辑联系便带上他们名字,也算是一种“共赢”吧!

可谁知,他们几乎都是表达的相同的夙愿:“年底要评职称了,可现在论文发表的数量还没达标,能不能把你的论文一作换成我?江湖救急!!!”

哎!谁让我耳根子比较软,面皮又比较薄,不敢直言拒绝,怕伤了感情,影响以后的合作,虽然极不情愿但也只得默默地说声:“好的!”。

导致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忙活了近一年,却落得没有一篇一作论文的下场。年底总结时,在论文写作方面,与其他人根本没什么区别。

所谓“一低”,即“低收入”,更为准确的表述是“零收入”!

对于当前环境下的论文投稿,功利性比较突出。要么是为评职称、戴帽子打基础,要么是为了稿费。至于成果的适用性,没有太多人在意,论文发表了,任务也就结束了。

当然,我也不能免俗,稿费也是写论文的重要动力之一。

对于我所在专业领域认定的核心期刊,被选为每个专栏的首篇论文,可以按照250元/1000字的标准发放稿费;而非首篇论文,则按照200元/1000字的标准发放稿费。

相对于那些无论篇幅多少,都是按200元标准发放的期刊来说,这样的稿费还是比较高的。

我的每篇论文篇幅基本上在3500-4000字左右,首篇与非首篇都有,6篇论文大概也有近5000元的稿费收入。

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买一台高极配置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是新出的华为和iphone手机还是比较香的。

然而,虽然6篇文章之中,最早的于4月份发表,最晚的也于9月份发表,稿费基本上都已发放完毕,但最终到我手上的稿费数量,竟然为“0”!

哎!关于“钱”的事,我更是磨不开面子,不方便直接开口向“一作”们去索要,但是心底里却无数次地高呼:“我牺牲休息时间辛辛苦苦写的论文,你们‘抢’第一作者也就算了,但好歹把稿费给我吧,这钱你们也要啊?!”

02 与“SCI论文小铺”,既相似又有差异

虽然是论文作者,但却“隐姓埋名”的情形,这让我不禁想起两年前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的“SCI论文小店”事件。

据说,一位自称“房奴博士”的博士毕业生,在网上开设了一家SCI论文售卖小铺,在个人介绍中直言不讳地写道:“转让、购买、代写、代发SCI论文。”

并且注明:“内容涉及(但不局限于)有机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光物理性质的讨论、纳米性质的讨论、量化计算的讨论。文章可供化学系、材料系、物理系的人使用。”

为了消除购买者的顾虑,他还专门强调,这些数据都是自己亲自做实验、测试得来的,数据的真实性没有问题;同时还保证了保密性,都是利用闲暇时间做实验、测试,除了自己没有人知道这些数据。

他自称在读博期间,自己完成的论文数量达到两位数,全部为英文SCI,影响因子加和接近50。而现在出售的论文档次也基本定位在英文SCI,影响因子大于1。

论文定价每篇1-2万元,并声称一年内卖出去的论文中,有8篇都进了SCI索引。

10年间,改变的是当年30岁的“房奴博士”已变身为40岁的“论文写手”,不变的是他在网上开设的“SCI论文小铺”仍在开张,广告中还特意突出“十年老店”的标签。

据他个人透露的消息称,通过贩卖SCI论文,10年间获利近300万元!

对照人家这种同样写论文“不留名”,但收入不菲的情形,我不禁大声惊呼:“同样都是枪手,但收入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哪?”

但抱怨归抱怨,终不能解决实现问题,唯有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才是正道。

由此,经过总结与思考,对于“代”写论文一事,明年需要注意三点事项。

第一,论文当然还是多多益善。毕竟,替领导撰写的“署名文章”数量不能少、标准不能降,你们都懂的!

第二,脸皮要学厚一点儿。一方面,对那些“抢”一作的人要大胆说“NO”;另一方面,对应得的稿费要“追”回,当然要注意技巧方法。

真心希望,到明年这时候进行总结的时候,能够希望实现论文“数量”与“稿费”的双丰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