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这样上课还有意义吗? 当上课演变成老师和学生在“拼演技”

身为老师,日常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上课,也是主要的工作。对于一些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上课相对于批改试卷、作业和其他教育,来得轻松许多。按理说老师们应该已经把上课当成一种很惬意的教学方式,但是有一种课,把老师们拖入“无比痛苦”的境地,它有着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公开课。

“我的课才上到第二课时,还没上接下来的内容呢!怎么又开始上公开课,又要花费时间去磨课了,真是苦了我们班的孩子们。“这是某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办公室和其他同事抱怨。因为五年级的课程内容较多,课程进度也很紧张,因为有上级来访,所以要准备公开课来迎接检查,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务,老师显得有点茫然。

一节课公开课背后的故事,不亚于一档排练好的节目

作为老师的大家都知道,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各种各样、各类形式的公开课、教师技能大赛、比赛课等等。虽说这些公开课、比赛课、录像课是在磨炼老师们的教学技能和上课的技艺,但是其漫长的过程和不断地推倒重来在慢慢消磨老师和学生们地热情。一节成熟的课,至少要经历10次左右的试课、练课、推演,学生们在试课的过程中充当“演员”每个环节几乎都是事先“排练”好的,课堂上的发言都经过老师们的修正的,在课堂上准备的各种资料几乎也是经过老师之手。为了完成一节“完美” 的公开课,老师和孩子们每天都在使用正常的上课时间,不断"排练“以至于达到最佳效果。而为了获得到华丽的课堂效果,这样的”排练“往往要10次甚至10几次,延续一个星期或者更久。这段时间别说正常的上课进度了,能上课就不错了。

公开课对教师的业务技能是有一定帮助,但要区分对象

不可否认的是此类课程的在磨课的过程中,对于年轻老师而言,是一次成长和历练。在其中也拓展了年轻老师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技能。但是对于有一定教龄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收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相信老师们的教课经验来源于与学生们的日常上课,在过程中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更好的经过学生的随堂反馈,从而不断的积累经验和调整自己的上课方式,由此获取到引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教学方式。如果说需要磨炼教学技能,老师们平常的学科教研或许就是不错的提升教学技的方式。而不是一节经过”多次排练“的公开课。

公开课虽然利于老师提升能力,对于学生的实际意义却微乎其微

或许有人认为公开课是日常课堂的缩影,能够让老师在公开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老师为上好一节公开课的确精心准备,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精美课件等,每一件事情都在精心尽力地去表现。在此可否思考一下,学生在过程中获取了什么?是在老师的课程环节预演中反复举手回答老师早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答案”还是在课前研读老师已经准备好的”自己查找的资料“或者是在和老师同学们不断重复预演过程中磨练出来的”演技“?

如果公开课时候为了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试课、预演以及”排练“中渡过,学生从中除了磨灭他们的耐心以外,其他没有更多的实际意义。而且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这样”劳民伤财“的折腾,只是为了应对几个小时的正式”演出“,公开课的实用价值又在哪里?

与其费尽周章的折腾,不如质朴地默默耕耘

堂教学的目的是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品德的修炼。诚然让老师们每一节课都如公开课一样,估计是不太可能的;日常的写教案、备课需要牵扯到老师这么多的精力,那还有什么精力去开展平日里的授课呢?而且除了上课以外,老师们还有其他的工作需要做,人的能力和精力也是有限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每位老师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要从一节公开课中获取教学经验往往是不太可能实现,必定是需要长久的日常教学中积累和获取。

如果老师们能够将精力,投入到日常的上课之中,用最质朴的方式,默默耕耘,把自己的知识和能量传授给学生,日积月累学生能学到的知识和感悟会更深刻。

笔者寄语:公开课旨在让老师探索学习以及交流,能够从中取长补短、学习借鉴,这是公开课积极向上的一面,但是为了应对检查”表演式“的去上公开课,或许已经违背了起初的目的,让整个公开课变得离谱,公开课也只能是老师成长的一种选择,而非必要条件。希望老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我们日复一日的日常教学当中,让孩子在真实的课堂里汲取知识,收获成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