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来说,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无非就是能够实现经济独立,自给自足。要求高一些的话能够满足基础的福利待遇,同事之间没有勾心斗角,互相关爱,在奢侈一些就是离家近,不用在路上浪费太多时间。
对于当下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找工作无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加上当前应届毕业生数量超千万,想找到适合的职位更是难上加难,更别说是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都非常突出的央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薪资和福利待遇都不错的央企,却在211高校招聘时遇冷,竟没有一个学生参加招聘呢?
央企招聘遇冷,HR在线吐槽,10万年薪加福利,211高校生却看不上
在学生就业情况并不利好的环境下,对于好的岗位,学生之间竞争必然激烈,更别说是年薪10万还有六险二金的央企岗位,更是职场中人人都想要的岗位,却没想到也坐了冷板凳。
有央企的HR在线吐槽,声称自己是三级央企,年薪可达10万+,福利待遇包括六险二金、各种补贴,包吃包住等等。需要招聘的是双一流高校中机械、电气、道桥等专业的的本科生,但是整个招聘过程却没招到一个211的高校生。
按照招聘条件里面所表示的招聘条件,对于应届生来说,也算是不错的。毕竟刚毕业就能月薪过万,即使在公司工作,也不会很辛苦,这在当下的相对稳定一些的工作中,也是比较难得的,为什么学生还看不上呢?
其实从条件要求中可以看到,有一项要求是出差,而且一年大概有4—6个月的时间,对于大多数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时间的确比较长。出差在外的时候还需要跑工地,其中的辛苦也可想而知。毕竟是211的学生,想争取更好的岗位也情有可原。
为什么当代大学生不待见基建类的工作岗位
从HR的要求中,基本能够看出,这项工作的内容就是在工地,作为HR可能不经常到工地,所以感觉不到其中的辛苦,但是学生们在实习的过程中,可能就已经体验过工地的“残酷”。难免在心理上会有抗拒。而这种基建类岗位不受待见的现象却不是个例,既有工作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来自于学生的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一:基建类岗位工作地点多变化
基建类岗位的要求学生的专业大多为土木、电气工程专业等等,工作内容也多围绕于此。也就是说,当学生们结束了这一部分的工作,就要转向下一个工地。这也就是HR在校招中所提及的涉及“出差”的部分。
所以给出的工资福利很丰厚,但是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感觉,也难以让刚毕业的学生建立归属感,所以才会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基建类的工作不来电。
客观原因二:基建岗位的职场成长期较长
基建类工作虽然更多使用的是技术,但解决问题的速度拼的却是经验,而经验正是学生们在工作中不断累积起来的,所以无论是双一流还是双非院校的学生,都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而经验积累的过程又相对漫长,等到学生有一定能力了,其他同学早就升职好几年了。这一职业的成长期太长,对于学生,特别是名校生来说,难免会产生落差。
主观原因: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大不如前
大多数的名校生,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平时最多就是做做家务,对于工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的工作内容更是难以接受。一些学生仅仅是体验过一次两次就感觉自己坚持不了,便对基建工作采取了放弃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较父辈来说差的不是一点儿。
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应注意哪些方面
像电气、机械等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才能总结出更多的经验;而且年轻阶段的工作环境并不是能够完全固定下来的。当有了学历,又有了经验的时候,学生们也可以选择跳槽到自己心仪的岗位。这样做虽然绕了远路,但也不至于毕业后因为没有工作而陷入焦虑。
笔者寄语:每一份工作都有其中的辛苦和不容易,就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在工作中磨练自己的心性,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才是初级阶段应该学会的内容。
今日话题:你认为基建类工作的薪资待遇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