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HR坦言: “履历再优秀, 也不招海归”, 揭露了多少人的遮羞布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国民素质也在同步提高,从最开始大部分人“目不识丁”到现在的“素质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都离不开国家对国民教育的重视,高校改革更是重中之重。

面对如此现状,曾经风靡一时的“留学潮”也逐渐演变成了“归国潮”。

为什么会有“留学潮”,留学生会比国内的毕业生有优势吗?

八九十年代我国的对外贸易崛起,国内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的外企也是越来越多,对留学生的需求缺口巨大,在这种背景下长大的人在当了父母后,对孩子的培养理念就是拼尽全力送孩子出国深造。

与此同时,众多国外高校也对中国考生抛来了橄榄枝,甚至很多学校提出以极低的门槛却极高的学费就可入学,一时间出国提高学历不再需要学生的努力,而是成了“富人”的标配。

但是,当时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处在改革过程中,并未显露锋芒。

近几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走进了国际舞台,获得国际的认可,每年也有数以万计来自全球各地的留学生涌入中国,来感受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的魅力。

所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留学”也逐渐退出家长的首选项。

家长以为的留学是:拼尽全力让孩子去念更好的大学,孩子在学校里发奋学习,然后取得学历,回国后能被外企录取等等。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抛去凭借本事考入哈佛、剑桥甚至费用全包的学霸不谈,去留学的无非是两种人:“有钱人”和“穷人”,几十万的留学费用对“有钱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去留学就像花钱买个学历,镀镀金而已。而这笔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已经是掏空积蓄了,还要面临每月高额的生活费支出,所以大多数留学生都会在学习之余选择勤工俭学,但是每天兼职都没有饭吃,真的还有时间学习吗?

为什么HR越来越不看好“海归”?

首先,随着国内“985、211名校”毕业生质量越来越高,国内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眼界”也越来越高,大部分留学生拥有的都是研究生学历,但其自身的能力可能还不如一名国内的本科毕业生,雇佣这些留学生用人单位还要支付更高的工资,得不偿失。

所以无论是留学还是在国内念书,只有“真才实学”才能不被人才市场“淘汰”!

其次就是对国内大环境的了解

在新媒体时代,现在的中国可谓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的就业岗位层出不穷,国内高校也是每年都会针对这些新兴行业增设一些专业。所以在国内深造的学生更能适应这样的大环境。

而对于在国外生活了两三年的留学生而言,去理解这些岗位的职能都有困难,何谈去入职工作。所以这些手持“护照”的毕业生常常没有用武之地。

第三点就是“海归”们自己的心态,很多人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找工作的时候,总是瞄准那些稳定的国企或者高收入的外企,瞧不上那些普通的小企业,却不知现在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才是最大的,为了促进就业,诸多人才策略都给到了这些创业型中小企业。

而且越来越多企业清楚留学学历的含金量,也基本能分辨那些水分很高的证书,当你还在HR面前滔滔不绝的时候,你的外强中干可能已经被看透了。

用人单位不爱用留学生,说明留学已经没有必要了吗?

也不尽然,虽然近几年中外合作的专业都爆冷,但那是因为中外合作专业是从高考中筛选出一些分数低且家庭条件允许的考生来报考,学生最后拿到的证书分量都很低,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了。

随着国家对专科教育的重视,这些分数比较低的学生在国内的专科学校也没拿到很好的学历证书,而且不需要付出很高的经济成本,所以出国不再是唯一出路。

但是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在大学期间凭借自己能力考取一个国际名校进行深造,也是人生规划的一部分。

最后,说白了企业录用你就是想利用你的价值为公司谋取利益,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你的能力,学历只是在你和公司都相互不熟悉的情况下,对你的初步判断,它和你的外貌、声音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给人的外在印象。

专科生能在车间“称霸”,研究生却不会用打印机,这都是常有的事。所以不要一昧的追求“留学”“海归”这些莫须有的噱头,踏踏实实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根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