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成了全体国人的心事和纠结,面对全面被卡脖子,以前不知芯片为何物的许多人,也开始关注起芯片来了,连我那刚上小学的外孙孙也知道芯片这个词。
面对突如其来的外部压力,国内芯片行业必须逆流而上,争取弯道超车冲出铁壁合围。
可是国内芯片行业却出现了“人才荒”的现象,整个行业急缺30万人。
有人说了,我们这么多大学,每年都招了大量的学半导体的新生,清华大学还专门开设了芯片专业,这几年毕业生也不少了,怎么还缺口这么多呢?
这要说,芯片行业出现“人才荒”与大环境和培养体系有关。不是没有集成电路专业人才,而是有八成学芯片的都转行跳槽了。
据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只有约12%的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入本行业,60%以上的毕业生流入其他行业。而2020年21万左右的集成电路毕业生,仅有13.77%选择进入该行业。
这妥妥的所学非所用,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芯片人才,一方面大学培养的专业人才纷纷转行,这成为了悖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毕业生没有对口的领域就业。
虽然市场的需求量很大,高校也培养了很多此类专业人才,但毕业生发现,竟然没有专业对口的领域就业。
原因还是我国芯片行业起步晚,底子薄,高精尖龙头企业寥寥无几,缺少像华为、阿里、小米那样规模的芯片企业,跟发达国家更是不能比,总之,理论有了,落地不到实践中去。
第二个原因:薪酬待遇比较低。
越是没有大环境,就越是没有大企业,越是没有龙头企业,就越是吸引不了人才。国内芯片行业发展不如发达国家,薪酬待遇更不如人,这就导致了早期国内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优秀人才,有很大一部分选择出国深造后留在国外发展。
第三个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以及就业环境。
国内有十几所大学建立了集成电路学院,但培养的质量不高,数量也不大,且大学里教学资源有限,芯片设计实训实战相关的课程非常少,成体系的实践课程更是少得可怜,纸上谈兵。
因此,公司即使招来这些大学生,还要从头培养,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上岗实操。
第四个原因:芯片专业学着难。
不但学着难,实操更难,就业也难,薪酬不如计算机类专业,很多芯片专业的大学生转行到计算机专业,造成了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费的现象。
第五个原因:急于求成的焦虑心态。
高考生填报志愿,瞄准的是好就业,高薪酬的专业,比如金融、临床医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虽然看到芯片专业很重要,但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毕业后哪里有对口就业的企业,何况薪资也不高,这些学生患上了就业焦虑症,回避此类专业,或者学了这个专业后转行。
如何解决呢?
第一、一些芯片企业搞“芯片速成班”,速成班4个月毕业,试图将专业内容变成有固定套路,流水线式的学习模式,但集成电路属于技术性极强的专业,芯片设计更是高端高难度岗位,短短4个月时间只能算基础入门,并不能稳定的输出有效人才。这并不是弯道超车的好办法。
第二、一些人瞄准量子芯片,光子芯片,试图弯道超车,但是一个创新和创造发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急迫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还要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光给自己画大饼寻求心里安慰不解决问题,有时候还需要“闷声发大财”,等研究成果投入实际使用时候再说。
第三、应该承认,早些年我们高精尖芯片专业的学生出国的太多,如果能将这些人引导回来,那真的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办法。这需要政策引导,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归国。
总之,要解决芯片人才荒的现象,仍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以及企业和高校紧密联合建立面对市场有效、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人才梯队建设机制。
国内高校应该着眼于市场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