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看到这则消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终于又少了一个压在头上的“证”了,又可以少一道繁杂的手续了。这种反应当然没错,这证那证,确实让广大居民、大学毕业生等背上了不小的精神负担,也浪费了许多时间。但是,这张就业报到证到底给大学生们增加了多少精神负担和压力呢,可能又没有几个能够说清楚。真正能够说清楚的,是那些丢掉了就业报到证,而需要重新补办者,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精力。
而这,又似乎与就业报到证没有多大关系。就业报到证会被丢,其他证件会不会也被丢呢?各种物品会不会被丢呢?到了单位,这种丢三拉四的习惯,能不能改掉呢?笔者这样说,决不是认为就业报到证是必须存在的,也不是说就业报到证是衡量一名大学生做事是否细心认真的标准,而是要说,就业报到证本身并不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太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负担。取消就业报到证的深层意义,也不是节省了大学生们多少时间和精力,而是改革不停步、服务更精准的充分体现。
要知道,就业报到证也是从计划经济时代逐步演变过来的,是由当初的就业派遣证更迭成就业报到证的,既具有很强的市场经济特征,也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痕迹。在特定的时代下,发挥了特定的作用。如果直接取消就业派遣证,而没有就业报到证的过渡,可能也会对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就像价格改革一样,从完全政府定价到价格双轨制,再到市场化,就显得过渡很平稳。即便价格双轨制时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比一步放开带来的影响会小得多。前苏联的教训,就是最深刻的。
对大学生就业报到证来说,不会有价格那么复杂,即便直接取消就业派遣证,也不会出现价格领域那样的严重问题。但是,会给就业市场带来混乱。很多人会在没有任何派遣、报到手续的情况下,显得手足无措,就业单位也会自设录取、报到门槛,这就是现实。因此,就业报到证在特定时代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健全与完善,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各方面观念的不断转变与转型,就业报到证也需要适应时代变化,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教育部则依据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取消就业报到证的相关要求。
这就叫顺应形势,也叫顺势而为。取消就业报到证,决不是就业报到证是一个原本就不应当存在的东西,而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在改革中淘汰的东西,是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向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方向转变的标志。不仅就业报到证,所有与改革不相协调、与进步不相适应、与发展不相配套的东西,都必须淘汰。因此,取消就业报到证的作用和意义,必须从改革的高度、发展的高度去理解和思考,而不仅仅是减少了一道工作程序。
取消就业报到证,不一定会对就业带来多少明显影响。但是,却能让各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坚定改革的决心是不变的,改革的目标是明确的,改革的信心也是很强的。类似就业报到证等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做法,都会在改革中逐步淘汰、逐步优化、逐步完善的。